第3部分 (第1/5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裡的一段告白,有些俏皮,也有一絲隱痛。
但她到底還是活在這個世界上,寫著她的故事,過著她的生活。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一句蒼涼收鞘的結尾,道出了生命的華麗與頹廢,成為後人傳誦的佳句。一個十八歲的少女,能夠捕捉如此敏銳而怪異的感悟,不得不承認,“天才夢”非夢,她已然就是個天才。
她的母親曾說,寧願她死了………便可以不用處處受痛苦。然而張愛玲到底活著。她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天才的一筆,也承受著旁人難以承受的痛苦。
這是一個淚中帶笑的“小團圓”。
第二章 兵荒馬亂
“煐”與“Eileen”
是個大路的名字。在這個世界上, 有各種各樣的“Eileen”。她可以是白髮蒼蒼的老太太、青蔥可愛的少女,或者牙牙學語的小丫頭。也許她在巴黎的咖啡館裡讀著一份報紙,也許她在盛開花朵的阿爾卑斯山下吹風笛,也許她在香港銅鑼灣購物,穿著十公分的高跟鞋走得噔噔地響……也許,她生在20 世紀初的上海,是一個原本叫作張煐的女孩子。
張煐九歲那年,父親與母親離了婚。身為新女性的母親,堅持要將女兒送入新式的學堂。這便是她易名的最初緣由。
這一天,黃氏小學來了一對母女。母親已三十來歲了,卻扮得十分摩登。燙了頭髮,身上是掐身的旗袍,窄窄地將身段勾出來;走起路時,也是嫋嫋婷婷的。女兒雖稚嫩,但神色間已有幾分成人的意思。她跟在母親身後,看起來有些拘謹,但偶爾抬頭時,目光移動,又令人感到淡漠而傲氣。
母親去為女兒做登記,打算讓她在四年級插班。
“名字?”
母親皺著眉頭。“張煐”兩個字到了嘴邊,卻吐不出來。怎樣?念起來嗡嗡的,似蚊子叫一般,太不響亮。叫這樣的名字,彷彿在氣勢上都輸了一截,叫人覺得小家小氣。那叫什麼好?母親略一思忖,道:“暫且把英文名字胡亂譯兩個字吧。”(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這樣,張愛玲的新名字便被定下了。Eileen,張愛玲。
實際上,Eileen 也算是個討喜的名字。譯過來,意思是“討人喜歡的、光亮的”。與寓意為“美玉”的煐相較,並不差太多。但似乎是它太討喜,或者說有太多父母單為省事,竟讓張愛玲有了兩個名字也叫Eileen 的同學。
與人重名是一件尷尬的事情。好比一個女人,剛剛打扮停當,去外頭閒逛,卻發現迎面走來與自己穿著一樣衣裳的人。兩人面面相覷,自然都不會有好臉色。不過,衣裳好歹還可以換,但定了的學名,就不大方便再去改了。
張愛玲自己是很不喜歡這個“大俗”的名字的。與張愛玲本身的蒼涼冷淡相比,Eileen 顯得有些輕飄飄的。甜蜜,卻毫無心機,太單純,好似街頭穿著蓬蓬裙、舔著雪糕走過來的女孩子。固然是可愛的,卻涉世未深,裡子太空。
多年以後,張愛玲提起這個名字時,還是耿耿於懷。她認為:“名字是與一個人的外貌品性打成一片,造成整個的印象的。因此取名是一種創造。”(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可惜她自己的學名,這樣草率地被定下,又俗氣,未免留下遺憾。
名字是美好的期望,故而人們都愛用好的字眼,討個彩頭。然而,Eileen 的簡單與歡快色調,與張愛玲一生的輾轉與悽楚相襯,卻讓人感到無奈。
在她的名字從“張煐”改為“張愛玲”之後,命運的天平仍然沒有對她有絲毫的傾斜。進入西式的黃氏小學之後,母親黃逸梵就與姑姑張茂淵一起,搬離了張家。在黃逸梵看來,自己的任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