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試試唄!實在不行就建全石頭房,石頭房總比土丕房結實保暖。”
第二天,藍瑾怡在新買的田裡找了塊有粘土的田挖出粘土做磚,又在靠水源的地方砌個小磚窯,再反覆的實驗好幾次後,終於燒製出成品。
建築短工在買地第三天就找齊人了,一共十六人,比預算的多了六人,挖地基,去山西邊的山頭運地基石同時進行,又到山上砍了一批筆直耐用樹木放在河裡泡浸著,要用時再撈起撥皮用。
在王木匠那裡做了幾十個磚瓦模,用多勞多得的方式請人做磚,只要十三歲上五十五歲以下的人,年齡太小太大怕力氣不夠,做的磚不結實。做磚也不包吃住。請人做磚是要求自己挖泥土自己做,並放在平地掠幹並經監工檢查合格為止,一文錢三個做好的磚,村裡的人做的可起勁了,一天就能做一百多塊,手腳麻利點的有二百塊磚。一天就是外面的三天的工錢,這動力可真大,外村的聽這訊息,都紛紛來王家村做磚。人多力量大,才大半個月就做好了二十幾萬胚磚,胚瓦。
瑾怡覺得這坯磚瓦的數量著不多了,就讓他們停下來。一畝田挖掘得深深的都出水了,瑾怡乾脆做成魚塘,放了水,四周圍上竹欄。
給做磚的工人結了工錢,每個人最少有一兩銀子。最多的有三兩銀子,在這五兩銀可養活普通農家一家五口之家,這次的手工活錢可不少了。
燒製磚是一項技術活,一般都是代代相傳的。因此,她選了幾個個性憨厚但頭腦靈活的小夥子跟她學燒製磚,有王二郎家的大兒王大柱十六歲,二兒王金全十四歲,兩個小夥子的個性都隨了他的爹孃,大兒個性憨厚穩重,二兒爽朗精明,還有是王大郎家小兒王金田也是很好的小夥子,今年才十五歲,最後一個是王文忠,是個孤兒,今年十八歲。他們四個都簽下學藝合約,就是學藝有成後,沒經過師傅的同意不得隨便傳於他人,只能在五年後才傳於他們的子女或徒弟。還有他們也可以在外自己買地開窯,但是如果師傅需要他們幫助時得放下他們手上的一切工作為她所用。
四人先是在小窯裡學,每小窯只有一百個,學習好幾窯後,學得差不多時再建了兩個大磚窯,先是四人守一窯,等四人藝熟後再分窯,兩人守一窯。第一窯五千個磚由於是生手,控火經驗不足,出窯的磚質量不是很好,出窯的磚也只有六成。第二窯還是五千個磚,出窯的質量比第一窯好一點,出窯磚也到了八成。第三窯還是五千磚,這窯的磚總算全磚,質量也有中等和外面賣的差不多,但藍瑾怡覺得應還可再進一步。第四窯時再改進一下,果然好了很多,磚莖青黑色,磚身密度強,堅硬少汾,瑾怡知道這質量已算是上品,就讓四人按最後一窯的方法繼續燒製。等四人都熟一練,再給他們分窯。
瑾怡用小窯試製瓷磚。把稻草灰油掃。在磚坯的一面放進窯裡燒製,又經幾次實驗後才實驗成功。掃刷稻草灰油的一光亮滑手,有六成似現代的瓷磚。能有這效果令她很開心,於是她按此法在大窯裡燒了一大批,作為建房時的外牆用,又做了一批長二尺厚三寸和長八寸厚二寸的正方形磚坯燒製瓷磚。(稻草灰油燒製瓷磚的方法是作者上網查得,如果不對請讀者見諒)
一共三十萬磚,十五萬普通青磚,五萬青磚瓷磚,大小方瓷磚各二萬五千。大小青瓦、瓷瓦各一萬。等全磚瓦燒製完工時已是三個月後的事。房子的地基和十一的院牆地基都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