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關斬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階的學府,也無法解決李衛東所遇到的問題。
望著技術清單上的圈圈叉叉,李衛東心中估算了一番,就算是現在給莊教授大幾千萬的科研經費,所能解決的問題也十分有限。
於是李衛東開口問道;“莊教授,我大致看了一下,這上面的叉號和問號,遠比對號要多得多,也就是說很多技術問題,是無法解決的。不知道您還有沒有其他建議,幫我解決這些問題。”
莊教授想了想,開口說道:“技術研發嘛,總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是很多時候,花錢花時間做了研發,也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所以不是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嘛,叫‘造不如買’,既然我們自己做不出來,也就花錢買唄!如果可能的話,直接從國外購買成熟的技術,是最便捷,可能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我也考慮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但是感測器方面很多的核心技術都在美國,就算我們想買,美國企業也不願意把技術賣給咱們。更關鍵的是還有個《瓦森納協定》。”
李衛東說著長嘆一口氣,接著道:“《瓦森納協定》中將感測器定義為關鍵科技,並且單獨的列為一項,有關感測器的內容更多達40多頁,有《瓦森納協定》在,我們中國的企業就很難拿到高階的感測器技術。”
……
冷戰時期西方國家為了對社會主義國家實施禁運和貿易限制,搞了一個“巴黎統籌委員會”,也就是所謂的“巴統”。這個組織在1952年單獨成立了一箇中國委員會,據說專門針對中國實行禁運的機構。
中國也沒少被巴統卡脖子,除了武器之外,像是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也是在禁運名單當中,累計共有上萬種產品。當年中國靠著算盤去計算原子彈的引數,就是因為巴統禁止向中國出售計算機。
巴統是冷戰的產物,冷戰結束以後,蘇聯解體,而且蘇聯的各個成員國,包括俄羅斯在內,也都嘗試著倒向西方,巴統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於是西方國家便搞了這個《瓦森納協定》。
單就《瓦森納協定》的條款而言,其實並沒有正式的列舉被管制的國家,而且《瓦森納協定》也有一個所謂的“各國自行處理”原則,就是成員國可參照共同的管制原則和清單自行決定實施出口管制的措施和方式,自行批准本國的出口許可。
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個“各國自行處理”就是句廢話,肯定還是美國說了算。所以即便是《瓦森納協定》的成員國自行決定向中國出售某項技術,美國也會出來干涉。
在科技和軍事領域,《瓦森納協定》可沒少卡中國的脖子,嚴重的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就好比晶片產業,就是受《瓦森納協定》影響最嚴重的產業。
但這個《瓦森納協定》也逼迫中國不得不進行自主創新,最終在很多領域實現了完全的自主化,等中國的技術成熟了,反而又搶走了西方的市場。
從這個角度而言,《瓦森納協定》對於中國,也不是完全負面的,如果沒有這個《瓦森納協定》,或許在很多領域,中國仍然無法自力更生。
《瓦森納協定》雖然是針對中國,但是也激發了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發展,從長遠看,《瓦森納協定》逼迫中國不得不自力更生,算是幫助了中國。
然而有一個國家,卻是《瓦森納協定》純受害國,那就是日本。
二十世紀的日本,在科技方面完全不遜色美國,甚至很多領域的科學研究都超過了美國。即便是經過了“失落的三十年”,日本依舊可以靠著吃老本,在很多高科技領域站在世界前沿,這也從側面說明,當年日本的科技有多強大。
然而科技發展最終還是要服務於經濟的,科技研究的成果,如果無法帶來經濟效益的話,那麼科研的意義也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