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仁假義的宋襄公 (第2/2頁)
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盟中落入楚成王的圈套,宋國也因此面臨楚國大軍的猛烈攻勢。
目夷在混亂中成功逃脫,返回宋國後,積極動員國民堅守城池,頑強抵禦楚軍,堅決不降,使得楚成王吞併宋國的圖謀未能得逞。楚成王將宋襄公帶回楚國作為人質,企圖以此脅迫宋國就範。宋國大夫公孫固為了降低宋襄公對楚國的價值,故意傳出訊息,讓目夷暫攝宋國國君之位。如此一來,宋襄公對於楚國而言失去了利用價值。在齊國和魯國的協調下,楚成王最終釋放宋襄公回國。宋襄公歸國後,目夷立即退位,重新將國君之位讓給襄公。
自此,宋襄公對楚國心生怨恨,然而面對楚國強大的國力,一時也無可奈何。而鄭國作為一個依附於大國的小國,見楚國勢力漸強,便選擇與楚國接近。不久,鄭文公訪問楚國,覲見楚成王。宋襄公認為這是一個報復鄭國的好機會,決心趁機出兵討伐。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憤怒之下,不顧公子目夷與大司馬公孫固的強烈反對,聯合衛、許、滕等幾個小國的兵力,一起出征討伐鄭國。鄭文公立刻向楚國求援,楚國果斷出兵救援,但並未直接前往鄭國抵抗宋軍,而是選擇直撲宋國空虛的都城。宋襄公不得不率宋軍緊急回援,兩軍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兩岸對峙。宋、楚兩軍實力懸殊,但宋襄公復仇心切,誓要與楚國一決勝負。公孫固提醒宋襄公,宋軍力量薄弱,難以抵擋楚軍,楚軍此次出征僅為救鄭,如今鄭國已脫離危機,建議與楚國和解。但宋襄公堅稱,楚國雖兵強馬壯,卻是不義之師,宋國雖弱小,卻秉持仁義之師,堅信不義終將不敵仁義。為此,宋襄公堅持要與楚國決戰,並特意製作一面繡有“仁義”二字的大旗,決心用“仁義”打敗楚國的暴虐。
黎明時分,楚軍開始渡河。公孫固建議趁楚軍渡河過半之時發動突襲,必然能讓楚軍措手不及,從而取得勝利。但宋襄公望著手中的“仁義”之旗,認為在對方渡河未畢之時進攻屬於乘人之危,違背了仁義原則,因而拒絕了這一提議。
楚軍全員渡河完畢,在岸邊慌亂佈陣之際,公孫固再度獻策,趁楚軍立足未穩,發動突擊尚有機會勝出。然而,宋襄公憤怒反駁道:“在敵人陣型未成之時攻擊,怎配得上仁義之師的美譽?”又一次錯過絕佳戰機。
待楚軍佈置好陣勢,氣勢洶洶地衝殺過來時,宋襄公這才下令反擊。結果宋軍潰不成軍,宋襄公腿部中箭,親兵盡數戰死,幸得部下的拼死保護,才得以逃生回到宋國。戰場上,那面象徵“仁義”的旗幟,早已被踐踏得破爛不堪。
泓水之戰的失敗,使得宋國百姓紛紛指責宋襄公無能,然而他本人依然堅信自己在戰爭中堅守仁義原則並沒有錯。後來,他的箭傷加重,不久便不幸離世。
宋襄公未能與時俱進,固執地恪守古老的戰爭法則,導致戰敗,損失慘重,終生未能真正實現稱霸,最終遺憾離世,他圖霸的歷程也成為歷史上的諷刺故事。
喜歡中國歷史故事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中國歷史故事【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