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一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第一篇長篇章回體神魔小說,以玄奘遊歷天竺國學習佛法經歷的很多磨難為藍本,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造出了包括唐僧在內的師徒五人,形象鮮明生動活潑有趣。小說中他們一路上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求得正果。 它的作者其實一直是個迷。只知道他在明代便已經寫出來了,現存的明代百回的版本並沒有作者的署名。這就像是小說本身那樣讓人感覺撲朔迷離,直到清代時才有學者提出《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 現在《西遊記》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深受全世界讀者的喜愛。同時也有非常多與之相關的文學和美術作品問世,這些作品總是能夠因為小說本身的魅力而受到追捧,其原因不言自明。 在小說當中主要人物有五個,第一個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第二個是好吃懶做的豬八戒,第三個是任勞任怨的沙悟淨,第四個是化身坐騎的白龍馬,第五個則是師傅唐僧。 而唐僧的形象在小說中被描述成為一個肉身凡胎,他是取經團隊當中最沒法力的那一個,而且還總是固執地不聽從徒弟的勸告惹上妖魔鬼怪。 但從整個團隊的職位來看,唐僧卻是整個團隊的領導、師傅。他遇到困難了需要徒弟幫扶,遇到危險了需要徒弟解救,甚至餓了都需要徒弟化緣討飯給他吃。很多讀者都覺得他是一個豬隊友,不理解為什麼他是整個團隊的領導。這也成為了很多評論家們爭相評論的話題之一。 玄奘,被動示弱成就團隊凝聚力 其實縱觀整個中國的歷史,很多開國皇帝並不是最有能力的一個,漢高祖劉邦曾經評價過其手下的幾位能臣干將: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從這段話裡可以看出,做領導並不是方方面面都要強於下屬,想要成就事業,往往要在下屬面前示弱。 小說剛一開始介紹的其實並不是唐僧,而是他的大徒弟孫悟空。天產石猴孫悟空來自一個叫東勝神州傲來國的地方,本來和眾猴群一起嬉戲玩耍,後來成為了花果山水簾洞的猴王。為了長生不老他去西牛賀州拜師學藝,為了得到天庭尊重大鬧天宮。 他所經歷的這些鑄就了孫悟空的通天之能,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銅筋鐵骨火眼金睛這些可以說是孫悟空傲然天地的資本。 取經團隊中的另外三個徒弟也有非常大的能耐,豬八戒本來是天宮水軍大帥天蓬元帥,曾經統領水軍的他在天宮中地位也不低。 白龍馬的前身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顏值和武功也並不弱。 沙僧地位和能耐雖然比不上兩位師哥,但是他的武功和神通也比肉體凡胎的唐僧強上很多。 唐僧在團隊中能成為領導其實是有著一種被動技能的,那便是在做事的能力上要弱於團隊的其他人。 如果我們反過來想,唐僧要是在各個方面都強於幾個徒弟,那麼這幾個徒弟還有什麼彰顯能力的機會呢? 事實上如果細緻地推演一下,唐僧的能力未必比其他幾位弱。首先從身份上講,唐僧是金蟬子轉世,他在孫悟空還是妖怪的時候就是佛法精深的大師了。 再有從個人經歷上講,雖然這幾個徒弟在取經之前都經歷了不少磨難,但是唐僧為了佛祖的傳經事業可是經歷了九次轉世。其中的艱難困苦也不比其他人少。 單從這兩個方面其實唐僧就具備了做領導的一種能力:身份認同。而肉體凡胎的唐僧沒有辦法脫離團隊的保護和幫助也成就了整個取經團隊一路不能解散的關鍵。 堅定目標感成就核心領導力 唐僧雖然從個人能力上比徒弟們要弱,但是這種弱只是表面上的做事能力而已。其實在取經事業上唐僧有著團隊其他人無法比擬的重要能力——對目標不懈的追求。 孫悟空的能力太強了,一路斬妖除魔基本靠他,但是孫悟空有個非常大的缺點,就是能耐太大!大家也許會質疑,能耐大為什麼會是缺點呢?但如果細心觀察,便會發現能耐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