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5頁)
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家一直很在意為維護市場的自由找到依據,然而,理性預期假說還是中央政府計劃經濟夢想的解決方案,回想一下20世紀60年代蘇聯數學家們設計出了龐大的線性規劃,為的就是讓他們的計劃經濟具有理性。理性預期假說的關鍵假設不是完全競爭,而是完全資訊。如果當時蘇聯有能力集中現在在開放的市場隨處可見的所有資訊和計算力量,那麼在技術上就沒有理由指責蘇聯用理性預期假說推斷的決策不具備理性。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真實經濟週期理論
真實經濟週期理論家接受純粹的理性預期假說,認為市場總是平衡的,需求總是等於供給。但如果市場總是平衡的,我們為什麼還需要經濟週期呢?理論界前輩的解釋是工資和價格對“經濟休克”的回應比較緩慢。消費的改變使經濟背離了原有的均衡,但工資和價格的粘性使得經濟又一時難以達到新的均衡。雖然工資和價格不能做出及時調整,但總產量能。理性預期假說聲稱這種調整是極為迅速的,所以真實經濟週期理論家認為週期的發生不是因為暫時偏離了最優的產量水平,而是因為潛在產量水平發生了波動。經濟週期中的波動是因為貫穿整個經濟體系的生產力出現波動而造成的。經濟衰退和經濟繁榮是市場對真實經濟環境中出現的變化在做有效的反應,這也是為什麼這個理論被稱做“真實”理論的原因。這些變化可能包括石油價格變化、政策變化、氣候變化等。
比如,我們假設技術變革的速度開始放緩,工人的邊際生產力就會下降,當這些發生時,工人的實際工資也會下降。人們會對這種變化做出理性的反應,要麼繼續拿著低工資做同一份工作或換一份工作,要麼就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因此,實際的波動就會透過經濟主體對經濟環境變化做出的有效反應形成周期的起伏,這種模式會持續更長一段時間。當一系列新的創新或發明出現時,實際工資就會上漲,人們又會更多地從事工作,產量也就隨之上升。當技術發展步伐放緩,工資就會下降,人們就會選擇減少工作,從而導致產量下降。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經濟繁榮和衰退。和理性預期假說一樣,真實經濟週期理論也標榜市場即使是在沒有規整的條件下也是有效的,很明顯,對市場的規整越少越好。最近幾年來,經濟學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開發所謂的真實經濟週期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SGE),其主要的特點就是引入更加複雜的數學為決策建模。
我們可以從下面這組對話中找到盤踞在真實經濟週期理論學家腦中的對“真實”波動做出“有效”調整的例證。這段對話發生在真實週期理論的高調倡導者羅伯特·盧卡斯和荷蘭學者克萊默( Klamer)之間,時處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美國的失業率是:
克萊默:“送我來這裡的計程車司機,儘管是個會計,但他在開車,因為他找不到工作。顯然他很懊惱。似乎很多人都這樣。”
盧卡斯:“如果他現在在開車,我就會把他叫做計程車司機。”(笑)
克萊默:“但他是一個懊惱的計程車司機。”
盧卡斯:“可是,這就是命,我們有的時候抽到好籤,有的時候抽到壞籤。”
盧卡斯接著繼續解釋,嚴重的失業最可以套用資訊模型: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1929~1933年這段時間,人們做過很多決定事後非常懊悔;有很多人辭了職,但他們後來希望當初應該繼續熬下去;有很多人拒絕了提供給他們的工作,因為他們覺得薪水太低了,但3個月之後他們覺得當初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失業的會計錯過了計程車司機這份工作,現在他只能坐在大街上看著他的同行開著計程車,所以他希望當初接下這份工作。人們一直在犯類似的錯誤。
但是盧卡斯卻很難理解為什麼這些“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