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3頁)
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流音樂,這一戰略在國際市場大獲成功。日本影視劇不僅在亞洲將日本城市文化演變成一股“哈日”潮流,而且在音樂領域打造出一大批在全球都極具影響力的音樂人和音樂作品,大批娛樂節目也開始被歐美電視臺所模仿,NHK紅白歌會更是成為具有全球品牌的音樂節目。韓國的做法與日本有相似之處。進入21世紀後,KBS也以都市愛情和家庭生活電視劇、先鋒音樂為突破口,向全球推廣銷售其文化內容和音像製品,其結果是在亞洲形成“文化韓流”,韓國電視劇和音樂也逐漸打入國際市場,成為符號性的文化產品,每年為韓國創造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外匯。
從成功的案例來看,一個媒體要做大做強,至少有兩條途徑:一條是逐步地積累,漸進地把業務做大;另一條是收購、兼併、聯合、合資等集中化的資本運作。前一條路穩步走,但時間漫長。後一條路風險高,但可以實現跨躍式發展。研究西方媒體的發展史,幾乎所有國際一流媒體都有透過集中化實現“巨無霸”的經歷;資本化集中化是實現國際化的必由之路。典型案例是美國維亞康姆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該公司只不過是個經營汽車電影院(坐在小車裡看露天電影)的中型公司,公司名稱是國家娛樂公司,整個資產只有4億美元。1986年,以雷石東為董事長的國家娛樂公司收購了Via公司。1994年,維亞康姆公司以1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頂尖的電影製片公司派拉蒙公司;1999年,又以230億美元的巨價收購了CBS。三次兼併,一次一大跳躍,最終,維亞康姆成為全美國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媒體巨頭之一。
第四節 國際一流媒體形成的原因(2)
在國際傳播力競爭方面,西方媒體一般都透過合資、收購、新辦三種途徑和“兵臨城下”、“乘人之危”和“逐步滲透”三種手段實現,其中和當地媒體合資或合作是西方各媒體最常見、最樂於採用的方法。1996年,時代華納以200美元從迪尼斯公司手中收購特納的有線新聞網,締造了CNN;1980年,新聞公司的年收入不過10億美元,透過合資、收購、新辦,到2010年總收入已達305億美元,其電視的覆蓋範圍已包括5大洲,佔全球面積三分之一,全球人中的三分之二,是名副其實的“全球電視帝國”。BBC透過商業模式對40多個海外頻道進行了參股、控股,並且擁有了BBC的海外地方臺。
三、國際一流媒體發展的戰略重點:國際化與本土化∑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本土化與國際化是當今國際傳媒全球擴張中的重要戰略之一。本土化與國際化是一體兩面,國際化必然要求本土化。本土化有利於傳媒集團快速深入地瞭解並熟悉業務所在國的政策條件與市場環境,儘可能避免或化解業務所在國對外資投入與市場準入等方面的限制,增強其國際化程度。中國的傳媒業被西方看作“東方最大的一顆珠寶”,近些年西方一些超級傳媒迅猛搶灘中國傳媒市場:維亞康姆透過旗下MTV音樂電視網製作進入了中國市場;美國線上—時代華納公司落地廣東;新聞集團購買了中國電信運營商網通的部分股權,而網通在全國數十個城市擁有高速寬頻網,這也算是新聞集團另闢蹊徑,準備透過電信網路經營其音訊、影片服務。默多克向中國內地擴張的關鍵就是本土化策略,1993年投資10億美元收購香港李澤楷的衛星電視(STARTV)開始的。到2001年,這家電視臺透過7種語言和30多個頻道向亞洲53個國家和地區播出節目,觀眾已達3億左右。
從歷史的角度看,國際一流媒體的形成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大因素:
(一)重大新聞事件是國際一流媒體崛起的重要契機
在媒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