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突如其來地出現而前邊略無半字“伏線”或暗示?二是從第六十三回下半起一直到第六十九回,共計長達六七回之多的書文,只集中在寫尤二姐、尤三姐的情節,二人在全書中的地位、分量、重要性、關係性等等方面各如何?別的重要人物哪個佔了這麼多?而且筆法是“一線直下”,毫無曲折頓挫?寫誰曾用此法此筆?
總想找位高明的專家,啟我柴塞。
因為還未找到,暫且只能自問自答,於是就將一些想法記下來,以待斧正。
第一問:古今中外,可有一個十分重要人物角色、前無“介紹”,後不“交待”,莫知誰何,來自誰家,是何親戚,什麼相貌,何等衣妝……?忽然就聽見“史大姑娘來了!”來了之後,也無“筆法”,只見一切如同“熟人”、“舊識”的一般,就“加入”了“書中”,變為“成員”,又說又笑、又吃又住,又詩又文,請問,你在哪本書裡碰到過這樣的“文法”呢?簡直奇極了。
對於此疑,未遇明教,只得反求諸己。我思索的結果,只有一個:這是雪芹的一種心態的大自由、大真實的表現。湘雲的原型是他最深印於心、刻不能忘的親人,他太熟悉了,以至潛意識中竟以為讀者也如此,早就太熟悉了,你只說一句她來了,就足夠了——人人都明白是“她”來了!除此之外,沒有合乎“文藝原理”、“文法百例”的解釋。
這個“她”與書中後半部關係特別緊要,所以落後方才出場——重頭戲都排在後面了。
至於尤氏姐妹的集中六七回書,與全書筆法太不諧調,文氣語言,又時露草率鄙野之跡,殊不類雪芹的本色,令人生疑。我意,從第六十四、六十七兩回全缺來看,這幾回恐非出雪芹之手。推其緣由,雪芹對這一大段將已寫成的原稿因故失去,或欲棄而不用,而新稿並未補出;及至脂硯助其抄錄編整之時,必須設法謀求聯綴,始能成書外傳,於是只得將這二姐、三姐草草填補空白。但事出倉卒,終未收拾妥恰,留下了這一美中不足的缺憾。
這一大段落,按照拙說,每九回為一“單元”,每單元之收尾一回皆落於重要關目,如“二九”省親,“三九”葬花,“四九”夢兆,“五九”風雨夕,“六九”祭宗祠,“七九”壽怡紅——到“###”這兒就是上述的空、缺、亂、雜的現象出現的所在了,幾乎成為全書的“敗筆”。尤其是六回書文竟與全書中心人物寶玉全無關涉,其筆之敗顯矣!細看: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佔花名已是預示此聚一罷即到散場了——“開到荼花事了”。而賈璉與二姐調情之前,書文卻是黛玉悲吟五美,暗喻散後五個不幸者。二姐、三姐故事冗冗瑣瑣,好容易交待完結,立刻就接上了桃花社、柳絮詞——這方歸入詠歎“散場”的大格局,線路甚清。那麼,在此二者中間,那二姐、三姐的事,分明與前後全不銜接,是憑空從中硬行“楔”入的!
柳絮詞是“散”的更進一層的逼近之筆,疑心它原應是“###”的結尾一回,即第七十二回。“九九”之中,即中秋聯句、抄檢大觀園、晴雯屈死——筆墨愈來愈緊張悲慼了。所以,讀誄祭雯之後,再加一倍放筆痛寫群芳散盡,一絲也容不得什麼“楔入”或什麼“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如偽續的“四美釣游魚”的忍心害理的胡說了。
第七十八回以後,稿又佚去。今之第七十九、八十兩回,如同“###”那回一樣,也是另手草草補空,強湊“八十”回整數的臨時求急之方——然而“九九”這一“單元”的原來佈局章法是怎樣的,因此也就很難推考而復其舊序。
要想研究雪芹的“敘事學”,務宜先辨真相,庶幾可望得其實際而不致離題太遠,反亂耳目。
詩曰:
廿回不見有湘雲,忽報人來語若聞。
此法從來誰道過,古今中外嘆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