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第2/2頁)
[美]威廉·曼徹斯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失業女教師帶著兩個孩子,準備在一個上頭扯起帳篷的地洞裡度過第二個冬天。正如《紐約時報》的記者卡貝爾&iddot;菲利普斯所說,夜間敲門討飯的,&ldo;可能幾個月或一年前在銀行裡爽快地簽發過你的貸款,或者在你所談的報紙上寫過社論,或者是某家大地產公司的副經理。&rdo;
1932這一年,名作家也在赤貧者之列,其中有些留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的記載。約翰&iddot;斯坦貝克用豬油加草木灰和鹽做成肥皂來洗衣服;他連寄稿件的郵費也付不起,是代理人代付了,可是稿件卻沒人要。後來他回憶說,那時的流民,一想到害病就不寒而慄。&ldo;生病也要有錢才生得起。看牙醫我看不起,所以牙齒一顆顆爛掉了。&rdo;斯坦貝克當時是在鄉間,如在城市住下等客棧那就更糟了。託馬斯&iddot;沃爾夫常常上紐約市政廳前面的公廁,他看到人們在那裡一邊爭馬桶,一邊從破外衣的口袋裡掏出些麵包皮或者粘著臭肉的骨頭來啃。他說,那裡的流民:
『在經濟總崩潰中,就象破船爛木,隨處漂流。其中有的是誠實而正派的中年人,他們貧窮勞累,滿臉皺紋;有的是青年男子(十幾歲的不少),滿頭長髮,從不梳洗。他們穿城過鎮,到處流浪;或是搭乘鐵路上的貨車,或是揩油坐私人汽車。這些人都是無家可歸,走投無路的美國男性公民,他們走遍了整個美國,冬天到了,才在各大城市集中起來;忍飢受餓,到處碰壁,肚子空空,前途茫茫。心煩意亂,輾轉奔波,到處找工作,到處找僅能餬口的麵包,可是就是沒法找到。這群流離失所的人現在來到紐約,來到這個骯髒可怕的地方,擠成一團,歇一下,暖一下,暫時不再亂闖亂跑。……這種情景是那麼醜惡,那麼令人作嘔,使你感到十分難過,簡直無法形容。』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