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魏閹能做,皇帝也能做 (第2/4頁)
亂起的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就挨雷給劈了,自然不會真的找皇上觸黴頭。
而除了他們不滿以外,其他四五品官員,甚至南京朝廷那邊的官員都猶如打了雞血一樣,顯然,都把這次招賢令當成了自己晉升的天賜良機。
這也是正常。
因為無論誰都知道,別看招賢令上邊寫著什麼“不論出身,不論在野”,實際上沒出身,是連直達御前都做不到。
所謂鄉野村夫進內閣,笑談罷了。
而這空出的諸多重位,甚至因此牽扯出來的諸多中層位置,誰保證自己沒機會?以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老老實實熬資歷,像這種起飛的機會是少之又少,多少寫封奏疏上去,萬一聖上瞥上一眼,不就簡在帝心?
甚至一日都不到,下午,張先的案臺上便多出了一疊自薦或者舉薦他人的奏疏。
隨著事情發酵,只第二日南京各省的第一批奏疏就如同雪片般急遞飛來,張先自是懶得看,直接給了王承恩一份名單,凡是名單上面的人寫上來的,單獨拎出來。
王承恩一瞧,合著陛下心中早有成算,也是從善如流,召集了一批識字的太監開始幹活。
而到了招賢令後的第五日,張先便雷霆般的下達了旨意,公佈出了班子。
首先便是閣臣名單:
範景文升為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銜參預機務入閣;
畢自嚴為戶部尚書加謹身殿大學士參與機務入閣;
馬士英作為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參與機務,加少師入閣;
王象乾復兵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入閣。
之後就是六部名單:
戶部尚書:範景文、倪元璐、畢自嚴;
吏部尚書:路振飛、蔣德璟、馬士英;
兵部尚書:盧象升、王象乾;
工部尚書:徐光啟、孫元化、王徵;
禮部尚書:黃道周、錢謙益;
刑部尚書:徐石麒。
大名單一出來,朝野譁然。
這才第五日!甚至有的人都還在斟酌字句寫治國書,這明明之前看著浩浩蕩蕩的招賢令,本以為是個謹慎而複雜的過程,結果就五日……
合著皇上本來就有人選,他們全成陪跑的了!
而且一看大名單,這什麼玩意啊!有些他們倒是服氣,但是有些名字怎麼聽都沒聽過?!哪裡冒出來的,怎麼就入聖眼了?
這時候許多人才反應過來,是這名單裡,部分大臣壓根資歷不夠,這所謂招賢令,就是皇上專門為這部分大臣給解開掣肘……
想到這裡,更多人心裡發酸了。
這他媽何德何能?!
不得不說,大名單惹來的爭議非常大,尤其是實權尚書陛下居然打破了單人任職,雖然說這在洪武朝也有先例,但這回破的例實在是大,先是無徵兆擼重臣,然後又亂命大臣,不按資歷規則,最後還重位多命。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對諸多恪守舊制的臣子來說只覺得天要塌下來一樣,簡直比魏閹掌權時還恐怖。
所以此名單一出,自都察院起,大理寺,以及通政使司、翰林院等九卿部門的部分官員義憤填膺,聲勢浩大像是過大年一樣。
“此事不合禮制!焉能亂命!”
“皇上行此亂命,定有奸祟在皇上身邊妖言惑眾!”
“皇上身邊有誰?”
“是王承恩那閹監!”
“那定是此閹人無誤!此閹人定是想做魏忠賢第二,諸位!皇恩浩蕩,食君祿,豈能任由陛下為奸祟所惑?我們當除奸祟!復皇恩!”
“除奸祟!復皇恩!”
口號一出,像是裹挾著一般,讓他們頓時正義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