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鎮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商都生態環境的選擇,己兼顧到土質地力、地貌、氣候、水文等多重利用因素,重視總體安排,基本上貫徹了便於生活、便於生產、便於交通、保障安全防範的原則。
偃師商城和鄭州商城,同處北緯34°7&pri;,地理和氣候條件十分適宜人們生息休養。前者北依邙山,南臨洛河,地勢平坦,植被在當時尚未受人類活動多大破壞,土壤肥沃,即使在今日仍是有名的糧食高產區。虎牢在其東,函谷在其西,轅轅在其南,北面為黃河要津,自古以來這裡就是重要交通孔道。後者北臨黃河,西南傍依嵩山餘脈,東邊毗連豫東平源,土質肥澆,為四方交通輻轉之樞。偃師商城建於二里頭夏代都邑遺址的東北附近,一改前代無城垣之類積極防禦設施的&ldo;居易無固&rdo;狀態,築有長方形城垣,城區面積達190萬平方米,宮城居城中偏南,地下建有工程浩繁的排水網路系統,城內北部有一般居址、墓葬區、較密集的製陶窯址,以及許多水井2。城區的總體現度,不僅提高了安全保障係數,而且方便了生活。至鄭州商城,城區平面略呈長方形,面積達317萬平方米,宮室區置於中部及東北部,城內一般居住區有水井設施。墓地和產業作坊區移到城外周圍,當時似已注意到城內環境的淨化。近又發現南垣和西垣外有未完全建成的外郭城或防護堤3。商代都邑規模的擴大化,環境的有效治理和保護,總體佈局的合理安排,安全防範設施的加強,使數萬乃至10多萬人長期聚居一地成為現實,一方面維持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秩序,同時也為解決日趨上升的人地依存關係矛盾開闢一新途。
商代中丁以後,統治集團內部為權力紛爭不已,有所謂九世之亂,平均每20年都邑一徙,政跡不修,規度失控,環境得不到治理,自然災害頻起,生態惡化,&ldo;自祖乙五世,至盤庚元兄陽甲,宮室奢侈,下民邑居墊隘,水泉瀉鹵,不可以行政化。&rdo;1至盤庚時,舊都的生態環境破壞又導致&ldo;萬民乃不生生&rdo;,人地關係矛盾對早先的人文自然體系作出不斷的否定,&ldo;民用盪析離居,罔有定極&rdo;,生物圈的再建已是刻不容緩。盤庚&ldo;視民利用遷&rdo;,果斷作出&ldo;生生,今予將試以妝遷,永建乃家&rdo;2的明智決策,於安陽殷墟擇建新都。
殷墟王都處於北緯36°,平均海拔78米左右,在豫北洹水之濱,是晉、冀、魯、豫四省交匯的要衝,&ldo;左孟門而有漳滏,前帶河,後被山。&rdo;3據衛星遙感攝影,殷墟位居大行東側華北平原南部一衝擊扇平原上,衛、漳、洹、滏四水穿流而過,土壤濕潤,富含腐植質,土地肥沃,衝擊扇西側有豐富的煤炭、銅礦資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地理環境得天獨厚4。顯然,盤庚遷殷是經過充分的具有生態學意義的權衡考慮後選定的。據多年的考古發掘資料表明,殷都系沿洹水而建,經盤庚以來幾代商王的經營,範圍達30平方公里左右,而其整體佈局,早在初期即具規模。都邑中心區在洹水彎道南側小屯村附近,在西、南兩面挖有防禦性深壕,與洹水相溝通,形成一面積約70萬平方米的長方形封閉式宮室宗廟區。外圍密佈幾十處於民居地。大面積普通墓葬區和手工業作坊區大體分佈在最外圍;王陵區座落在洹北開闊高地,與宮室宗廟區隔河相望1;這方面當是承鄭州商城減小城區環境汙染布局特色的變宜。殷都居民的生活和生產用水,主要取之疽水,但貴族還飲用水質清冽的井水,小屯宮室區內曾發現殷代水井。另外,為防治洪澇,相繼規建有明渠和石壩2。部分生活區內地下排水管道的敷設3,利於汙水排洩,淨化居地清潔衛生。
總之,盤庚遷殷是曾得力於對新地生態環境的權衡優選,在新都建設中貫徹&ldo;奠厥居,正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