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第1/2頁)
宋鎮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商代葬俗也是形態多元,但群系組合或族氏家族組織墓區系列特徵大大強化。如河南羅山天湖發現的一處息國貴族世代延襲的家族墓地,25座墓葬自北而南集中排列在長不過百米,寬近30米的狹長山坡上,時代早的墓位於北,愈晚愈南列,頭向基本向北方,其中10座中型井槨墓分佈在墓地中軸線上,顯示出&ldo;父蹬子肩&rdo;的葬俗1。這種墓區組合系列,既保持了鬼魂信仰上的傳統性,又突出了社會的崇祖意識和子孫觀念,不過其族氏或家族組織內部存在的尊卑等級之分,在墓葬的位置、規模和隨葬品多寡方面也相應得到貫徹。西安老牛坡商代墓地發現大小38座墓葬,內21座有殉人,墓主頭向大多朝東或稍偏南北2,也足以看出死者生前社會身分雖分屬不同階級或階層,群系性的鬼魂&ldo;之幽&rdo;觀念,卻仍強烈維持著墓地葬俗的一致性。殷墟王邑發現的大小墓地不下幾十處,有王陵區、貴族家族墓地、一般族氏組織墓地、普通平民或奴隸葬地等,葬制不一,墓向主要有南北向和東西向兩種,頭向以向北為主流,向東、向南次之,又有向西者,葬式有仰身直肢、俯身直肢、屈肢葬等。兒童一般用日用陶器為葬具,葬之居址左近,頭向北和向東兩者最多,向西、向南者較少。有一大可注意現象,凡叢集之墓,儘管規格規模或葬品有何高低懸差,葬式葬制卻大體一致3。這說明,殷墟王邑屬於開放人口型別,信仰不單一,葬俗亦異,唯社會組織單位結構,仍各各維持了族氏、家族或血親關係為內聚的大小社會生活單元的組織形式,故在王邑總體葬俗的多元形態中,又內蘊著單元性的群系組合系統。
文獻中或提到夏商間喪葬制度有所不同,如《禮記&iddot;檀弓上》言其殯屍雲:&ldo;夏后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也。&rdo;言其喪事致祭雲:&ldo;夏后氏尚黑,大事斂用昏(註:大事謂喪事也),……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斂用日中,……牲用白。&rdo;言葬具雲:&ldo;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註:火熟曰堲,燒土冶以周於棺也1),殷人棺槨。&rdo;言隨葬器雲:&ldo;夏后氏用明器,示民無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rdo;《禮器》有云:&ldo;夏立屍而卒祭,殷坐屍。&rdo;這些說法,有的似有一定依據,如言殷人&ldo;大事斂用日中&rdo;,今據甲骨文知商代一日兩餐制,一在上午8點左右,一在下午4點左右,日中前後一整段時間正是其一天活動主要時區。再如言&ldo;殷人尚白,牲用白&rdo;,裘錫圭先生即指出,至少殷人崇尚白馬,在甲骨文是有確證的2。又如言&ldo;殷人棺槨&rdo;,據1958‐1961年殷墟發掘的302座墓統計,有葬具者194座,佔642%,無葬具者24座,佔8%,不明者84座,佔278%;有葬具墓中,有兩座為一槨一棺,或在槨上覆以白地黑線彩繪織物慢帳;有棺者185座,其腐朽色以白色、黑灰色居多,有的棺上又塗有硃砂或紅、黃、黑三色或紅、黑二色彩繪;有編席裹屍者6座,用圓木棍作&ldo;蓋&rdo;者1座。是知&ldo;殷人棺槨&rdo;說大體可信。但有的說法恐得修正,如&ldo;有虞氏瓦棺&rdo;說,其實陶棺葬是原始時期和夏商時較為一貫的孩童葬俗。再如&ldo;夏后氏用明器,殷人用祭器&rdo;,也未必確切,早在仰韶文化時期,即有用不能實用的明器代替實用器作隨葬品3,夏代墓葬的隨葬祭器大多為實用器,商代墓葬既有實用銅器、陶器,又有明器性質的銅器、鉛器或陶器等等。
據考古發現材料,殷墟墓葬中有的死者口中含貝或蟬形玉石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