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吹的響!”
眾多工匠們紛紛拿起銀元,有的吹響了。有的沒有吹響。
肖圖白看著眾人戀戀不捨。準備將銀元放回去,笑道:“大家辛苦了一場,才做出了機器,銀元大家都均分了吧!”
“謝國師爺賞賜!”現場中。工匠們每人分得了兩三塊錢。各個顯得喜滋滋的。
宋應星也拿著一塊銀元做了紀念。沉思道:“這銀元看起來,卻是比銀子更為方便。不過,一整塊銀元。還是一筆較為昂貴的,購買大件物品較為合適的,但是平時在菜市場買菜,或者買一些零碎的東西,總不會讓用銀剪子將銀元剪開吧?”
肖圖白沉思道:“若是銀元遭到嚴重損毀,便只能按照銀子本身價值來計算。平時的小額消費,鼓勵多用銅錢,而不要隨便損毀銀元!”
鑄幣機試製出來後,暫時也作為保密機器。肖
肖圖白專門成立了“鑄幣局”,而鑄幣局隸屬津發展銀行管轄。但是,實際生產地,卻是在天津軍械廠與世隔絕的軍火生產基地中。
這樣天津發展銀行定期將銀行的現銀存款,送入鑄幣局,生產出成品銀元,則是送回銀行的倉庫中。當然,天津軍械廠,可以獲得一些廠房租借的房租,以及鑄幣機生產,皆是由軍械廠負責。這樣一來,軍械廠也能夠充分的分享到鑄幣的利潤。而津發展銀行而言,將鑄幣工作放在軍工廠內,在安全性和保密性上,能獲得保證。
畢竟,鑄幣還是有利可圖,將銀子鑄成銀元,每鑄一塊,至少能賺10%的利潤。這種鑄幣工藝,若是被別人破解了,跟風模仿之風,肯定會盛行。
而這個年代,大明全國白銀的總存量有10億兩以上。每年莫約還有300萬兩海外白銀的淨流入。這種淨流入的白銀,絕大多數都是銀錠。銀錠是按兩來體現價值的,鑄造成精美的銀元,則是額外賺取了鑄幣費。
其實,如果將大明全境的白銀,都鑄成銀元,這一過程,至少能賺取1億枚銀元的鑄幣利潤。如果這一個過程分為30年完成,平均每年也能額外賺取300萬兩的鑄幣利潤。當然,這僅是一個美好的設想,因為中國的存銀,絕大多數都被地主老財們封存在地窖中發黴,如果不到迫不得已的關頭,絕大多數的銀子,是不可能流向市場中的。
說到銀元,很多人誤以為1888年清政府鑄造的“光緒元寶”是中國首個採用西方技術鑄造的銀元。在此之前,中國流通的銀元,都是西方商人輸入的外來銀元。外來銀元的危害是,不足一兩重的銀元,但是由於製造精美,所以在中國市場上等同於一兩銀子使用。某種意義上講,在19世紀時,西方人靠著銀元套利的方式,獲得了鉅額的利益。清政府對外割地賠款,對內壓制起義,財政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才想到了鑄造銀元,利用鑄幣權去賺取額外的利益。
而實際上,中國歷史上首次用機器鑄造銀元的行為,最早並不是發生在清末,而是在明末。
歷史上,公元1659年至1681年,南明將領鄭成功所製造的“漳州軍餉”銀元,才是中國首塊銀元。“漳州軍餉”銀元兩面皆漢字、無圖,直徑3。9厘米,重7錢4分、即26克,實際不及此數。背面上端鐫“足紋”,下端鐫“通行”;正面橫書“漳州軍餉”、下方草書籤押“朱成功”三字。因為銀元上用草書寫著“朱成功”的名號,所以這種銀元,在南方被稱為“國姓大木”銀元。
在南明時期,一枚“漳州軍餉”銀元重量不足一兩,卻可以當一兩銀子使用。鄭成功鼓勵軍人,向百姓購買軍需物資時,皆要給用這種漳州軍餉給錢。除了讓士兵們養成買東西付錢的習慣,用來爭取民心。而且,漳州軍餉銀元流通民間,也可以宣揚軍威,鼓舞民間反清復明的信心。
而此時天津鑄造銀元,比之歷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