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慕容恪當時只有十五歲,卻已是滿腹經綸、頗通兵法的將才了。慕容皝委以重任,對他寄予了厚望。好一個慕容恪,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軍,毫無懼色,率領手下尾隨趙兵,乘著天矇矇亮,忽然發起進攻。撤退中的後趙士兵弄不清對手的底細,各軍棄甲逃竄。慕容恪這兩千精兵一路追殺,竟然斬獲了三萬多首級,令人咋舌,這也是慕容恪嶄露頭角的一戰。後趙亂軍中唯有一支軍隊全軍而退,指揮這支軍隊的將領,剛好也是十六國時的風雲人物,他就是石虎的養孫石閔,真名叫做冉閔。
石虎退到國都鄴城,方才停下腳步。慕容皝乘勝收復所有叛降後趙的城池,反倒把國土拓展到原先後趙的境內,以後幾年燕趙之間戰爭不斷,戰爭的號角從東北吹向黃河流域,讓人隱隱感到北方又一場大的戰亂已經為期不遠了。
---------------
九 成漢衰落(1)
---------------
石虎吃了前燕的苦頭,不敢再小看慕容皝,但他一統天下的野心沒有變。棘城之戰的第二年,後趙又與前燕在當初段遼的地盤遼西一帶發生軍事衝突,羯人和匈奴人組成的騎兵再次不敵幾位慕容率領的鮮卑騎兵。石虎平生南征北戰,所參與和指揮的戰爭無數,在一個對手面前連敗兩陣,還是頭一遭。石虎自然氣不過,可一時又拿不出什麼對付前燕的良策,只好先找個軟柿子捏,內訌不斷的東晉就成了石虎下一個討伐的物件。
我在&ldo;永嘉之亂&rdo;中曾經提到,東晉自元帝司馬睿建國以來,王氏家族逐漸掌握大權。王導在內執政,王導的堂兄王敦則在外掌兵,勢力一時甚大,乃至元帝登基做皇帝時,竟然提出要與王導同坐御座,所以民間有&ldo;王與馬,共天下&rdo;之說。王導對東晉皇帝倒是忠心耿耿,而王敦手握重兵,自恃功大,漸漸驕橫起來,元帝對王敦又怕又恨,生怕將來難以制之,於是又另外重用劉隗、刁協等人。
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身為荊州刺史的王敦以誅奸臣劉隗為名,帶兵攻打建康,晉元帝忙令刁協、劉隗、戴淵等人迎戰。元帝所信用的幾個人打起仗來顯然不是王敦的對手,王敦的軍隊很快攻入建康城,刁協在出逃途中被手下人所殺,劉隗則逃往後趙,王敦在建康城中又殺了戴淵等一批反對他的大臣,然後才退回荊州。
晉元帝經過這番折騰憂憤成疾,不久就死了,他的兒子司馬紹即位,也就是晉明帝。晉明帝時,王敦一族更是掌握了東晉軍事大權。然而&ldo;好景&rdo;不長,只過了兩年,明帝太寧二年(公元324年),王敦病重,明帝列舉王敦罪狀,下令討伐王敦。王敦命其兄王含為元帥,率兵五萬再次攻打建康,這一回明帝親自募集士兵,朝廷軍隊打了一場勝仗。王敦得到訊息,氣極而死,王含則兵敗被殺,王敦之亂總算平息。
明帝年輕有為,平定了內部的禍亂,按理說也能排上東晉一朝不錯的國君了,可惜他很短命,二十七歲就死了。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成帝司馬衍當時只有五歲,他的母親庾氏以皇太后身份臨朝聽政,庾氏的哥哥庾亮成為中書令,朝中要事都由他來決定。
王導輔政時期,處事待人寬容得體,頗得眾人之心,而庾亮以外戚的身份掌權,行事常常不合時宜,威望大不如王導。擁兵在外的祖逖之弟豫州刺史祖約,屢受排斥,對庾亮懷恨在心。歷陽(今安徽和縣)內史蘇峻,因平定王敦之亂有功,威信漸高,在江北一帶集結了上萬的精兵,十分輕視朝廷。
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認為蘇峻在外,久必生叛,不聽以王導為首的多數大臣的意見,徵召蘇峻入朝為大司農。蘇峻明白庾亮的用意,便秘密聯合祖約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