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閱兵,準備派大司馬慕容恪、司空陽騖率軍南下攻打東晉。
天不遂人願,這個慕容皇帝在閱兵式中忽然發病,誓平南方的壯志豪言尚未在舉國官兵面前發布,便隨著他的倒下而化作一紙空文。次日,皇宮中就傳出皇帝駕崩的訊息,這一年他不過四十二歲。
十一歲的太子慕容在四天之後繼位,成為鮮卑歷史上的第二位皇帝,因為趕上當年的正月,就把年號也改了,叫做建熙。
在當年的頭一個月裡,前燕也同中國歷史上其他的封建王朝和國家一般進行著皇位的更替,看起來一切很平常。但正如柏楊所說,每個王朝在其發展延續過程中都會有其瓶頸時期,意即政權十分危險的時期,這個時間大致在王朝建立後的二十到三十年內,也就是第二或第三代領導人掌權時期。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這時繼位的君主往往缺乏駕馭突發事件的能力,大權旁落、內政混亂的現象更顯突出。
十六國的王朝幾乎個個短命,從劉淵、劉曜的漢趙到石勒的後趙,任憑你開國君主如何英武,最後的結局無不如此。屈指算來,自公元337年慕容皝建國稱王算起,前燕帝國也進入了它的第二十四個年頭。每件事情都像安排好似的,使我們這些玩味歷史的人看來似曾相識:皇帝年輕力壯卻不幸駕崩,不諳世事的小孩成為名義上的君主,此時宮內宮外,太后將軍各懷鬼胎,皇親國戚矛盾重重。
所以若說前燕必亡,這一年便已敗相顯露,慕容俊生前雖重用慕容恪、陽騖等人,且讓其受遺詔輔政,但慕容顯然只是個在宮中長大的乳臭未乾的小孩而已。在皇宮內外最有權勢的人,還不是威望甚高的太宰慕容恪(慕容即位後任命他為太宰,專錄朝政),而是皇太后可足渾氏(別忘了她正是殺害慕容垂原配段氏的元兇)和太傅上庸王慕容評,這兩個人一個妒賢嫉能,一個貪婪成性,他倆若能使出&ldo;渾身解數&rdo;,恐怕前燕還可以早亡幾年,幸有慕容恪在中間周旋,才保證了初時表面上的平安。而在小皇帝慕容看來,他卻對自己的選擇很是得意。想想也是,一個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一個是自己的啟蒙老師,就是什麼人的話都不信,也不能不信任這兩位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