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第1/2頁)
侯門十三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0),《通鑑》又有:「陶謙故將曹豹在下邳,張飛欲殺之。豹眾堅營自守,使人招呂布。布取下邳,張飛敗走。」一說,因此可以說呂布佔徐州一半是袁術的慫恿,一半是徐州兵將請呂布入城,而徐州兵將請呂布當自有其道理,至少是慕呂布之聲名,非是無由之舉,不然不會有「聞將軍來東,大小踴躍,如復更生」之語。呂布在佔領了徐州後,劉備陷入了困境。「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於是「遂使吏請降布」,呂布這個時候並沒有因為劉備失勢而趕盡殺絕,相反地還是以刺史禮相待:「……具刺史車馬童僕,發遣備妻子部曲家屬於泗水上,祖道相樂」
(11)。他這樣做,手下不是沒有反對意見,《三國志》《先主傳》的裴注中說:「諸將謂布曰:&l;備數反覆難養,宜早圖之。&r;布不聽,以狀語備。備心不安而求自□,使人說布,求屯小沛,布乃遣之。」從這裡看,呂布還是頗有容人之量的,說他對劉備英雄相惜當不為過,他這個舉動和孟德在許昌覆蔭劉備的舉動是一個性質,一個是要用劉備抗衡袁術,一個是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都目劉備為英雄而相惜,意圖藉助其力平定天下。後來膾炙人口的「轅門射戟」故事也可以說明這點,《三國志》記曰:「……術遣將紀靈等步騎三萬攻備,備求救於布。布諸將謂布曰:&l;將軍常欲殺備,今可假手於術。&r;布曰:&l;不然。術若破備,則北連太山諸將,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r;便嚴步兵千、騎二百,馳往赴備。靈等聞布至,皆斂兵不敢復攻……布謂靈等曰:&l;玄德,布弟也。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布性不喜合鬥,但喜解鬥耳。&r;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l;將軍天威也&r;!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這件事一表明瞭呂布還是很有軍事見地的,二當然是他目劉備為豪傑要藉助劉備,所以發軍相助,三呢,以步兵千、騎二百居然鎮得袁術的三萬人皆斂兵不敢復攻,只能說呂布的豪氣和威名抵得幾萬兵將。而且這件事情頗具戲劇色彩,兩軍對陣之時,橫裡突然殺出個呂布,然後便開始在陣前開始你請我回的大宴,而尤其是「玄德,布弟也。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布性不喜合鬥,但喜解鬥耳」一句,在我看來實在頗為可愛,袁術聽了紀靈的匯報後應該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臉上是什麼表情,實在是風趣得緊。可惜劉備卻不是這樣的人,在呂布戰敗後,一句話便輕輕鬆鬆不露聲色地送了呂布的命:「……遂生縛布,布曰:&l;縛太急,小緩之。&r;太祖曰:&l;縛虎不得不急也。&r;布請曰:&l;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r;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l;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r;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比起劉備在白門樓上的這個舉動,呂布實在是太沒有政客所必須的不要臉、心狠手辣的素質了,也實在太直肚腸了一點,更象個江湖人士,所以才會很不理解地罵劉備「是兒最叵信者」。
另外,還有兩事也可以說明呂布的器量,一是《通鑑》雲:「備在豫州,舉陳郡袁渙為茂才。渙為呂布所留,布欲使渙作書罵辱備,渙不可,再三強之。不許。布大怒,以兵脅渙曰:&l;為之則生,不為則死!&r;渙顏色不變,笑而應之曰:&l;渙聞唯德可以辱人,不聞以罵。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復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於彼。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復罵將軍,可乎!&r;布慚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