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袁家這個短壽的傳統,對後來做了總統的袁世凱,也是他生命中很大的壓力‐‐他在五十五、五十六歲的時候(與國民黨和日本鬥爭最激烈之時),他就怕他自己也餘日無多了。他既有這樁迷信的恐懼,&ldo;大太子&rdo;袁克定,以迷信治迷信就乘虛而入了。克定認為只有做皇帝,做&ldo;真命天子&rdo;,才能突破他們袁氏家族傳統中的生死大關‐‐項城顯然是聽信了太子之言,墜入&ldo;欺父誤國&rdo;的太子術中,才決心稱帝的。‐‐這也是民國歷史上,&ldo;迷信影響政治&rdo;的例項之一吧。114
袁氏之死,對中國當時擾攘不已的政局和處於僵持之中的各派勢力,可謂是天從人願,及時解開了一個死結。如蔡鍔所說,&ldo;項城退,萬難都解115&rdo;。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各方同意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而民元約法(即臨時約法)和舊國會(即被袁世凱解散了的參眾兩院)也得以恢復。雖不能說是皆大歡喜,也可以說是各遂所願:黎元洪沒有實力,只相當一個&ldo;虛君&rdo;,這個局面既不妨害北洋獨大,也有利於各地軍頭割據一方。袁病逝前已恢復&ldo;責任內閣制&rdo;,段祺瑞任總理,實權在握,可以滿意(此為日後&ldo;府院之爭&rdo;的張本)。馮國璋經運動當選為副總統,有望在將來圓其總統之夢。西南方面,則既解除了&ldo;倒袁&rdo;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尷尬,又不同程度地擴大了自己的地盤,心滿意足。孫中山之最大政敵消失,其手訂的&ldo;臨時約法&rdo;得以恢復,自然,中山先生也就成了民國的締造者。進步黨、國民黨的議員們得以重拾鐵飯碗,北上赴任,冠蓋如雲,&ldo;把酒臨風,其喜氣洋洋者矣&rdo;。日本也因去一勁敵而舒了一口氣。總之,袁世凱既然混到了千夫所指的地步,死亡也就不失為一種不錯的解脫了。
袁世凱死時並未退位,仍是在職的總統,故中央政府仍按在職國家元首的規格為其治喪。黎元洪除撥發五十萬元治喪費用外,還通令文武機關下半旗二十七天,停止宴樂二十七天,民間娛樂也停止七天,文武官吏及駐京軍隊一律佩帶黑紗服喪,並由曹汝霖、王揖唐、周自齊三人承辦大典喪禮,在懷仁堂附近設立&ldo;恭辦喪禮處&rdo;,有關喪葬方面的大事,均由&ldo;恭辦喪禮處&rdo;隨時請示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後才能辦理。袁世凱死後,舊怨冰釋,北洋的袍澤故舊又想起了他生前的好處,所以他身後的喪禮,算得上是備極哀榮了116。
袁世凱的靈堂設於懷仁堂。靈堂內外滿布祭幛、輓聯和花圈,門前還搭了鮮花紮成的牌坊一座,新華門外還搭有素彩牌坊三座。京城各機關文官和駐京軍隊按日分班到靈前致祭行禮,停靈期間,京都各大寺院道觀的和尚、道士、喇嘛被請來做道場,超度亡魂,鼓號笙管齊鳴,熱鬧非常。
6月28日出殯。起靈時用的是皇槓,棺罩所用也是皇家規制:黃緞底,繡龍紋、雲水紋。新華門內用三十二人的小槓,出新華門後換八十人的大槓。送殯的路線是由懷仁堂出新華門,經天安門向南過中華門(在現廣場紀念堂的位置)、正陽門至前門車站,路上黃土墊地,清水噴灑。總統黎元洪以下文武官員在新華門處行禮,此後由京師警察總監吳炳湘率警察開道,陸軍儀仗隊一個團,海軍儀仗隊一個連,總計二千人組成的佇列跟隨其後。此後為靈柩和送靈的袁氏家人親屬隊伍,袁克定等男性子孫均披麻戴孝,手執哭喪棒一根在靈柩後步行,袁的妻妾、女兒、媳婦等女眷則乘轎跟在後面。其後是執紼送葬的人群和官員隊伍,外國使節、清室代表送到中華門止,國務院總理段祺瑞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