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第1/2頁)
[美]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休斯向與會代表聲稱,美國準備報廢30艘主力艦(其中15艘業已建成、15艘正在建造,總噸位達845、740噸),評論家們事後風趣地說,加上英、日被籲請報廢的艦隻,休斯等於在不到15分鐘的時間內,&ot;擊沉&ot;了66艘戰列艦和巡洋艦。這個數字比全世界的海軍上將在幾個世紀內擊毀的軍艦還要多。
休斯的大膽動議,使各國外交官和美國很多海軍將領為之震驚。這次會議,一般人都看作是美國外交上的勝利,而許多海軍軍官則認為這是美國海軍的災難。有些人站在美國海軍興衰的角度指出,此舉影響了美國海軍的現代化程序。一些新設計的艦種被迫下馬了。
國會撥給海軍的經費難以維持海上艦隊的正常運作。海軍軍官們把時間都花在辦公室裡了,即使出海,也受到燃料的嚴格限制。提倡節約走到了極端的程度。一位歷史學家舉例說,艦上有一個青年軍官竟建議夜航時不開夜航燈,連碰撞的危險都可以置於不顧。事實上,這種&ot;節約&ot;是毫無價值的。一位高階軍官對此極為痛心,他說:&ot;在那種情況下,鉛筆頭磨得比刀劍還要鋒利,許多人忘記了戰爭正在臨近。&ot;
一些海軍官員為此另謀他就。尼米茲則全然不為所動,他摒棄各種消極因素的幹擾,潛心研究海戰史中的戰鬥編隊問題,他饒有興趣地撰寫有關日德蘭海戰的論文。日德蘭海戰發生於1916年,英國皇家海軍250艘艦艇組成的艦隊同德國遠洋艦隊在北海進行了一場大海戰。英國付出了較德國更重的代價,但使制海權沒有旁落。
英德雙方艦隊各出動百艘以上的艦隻進行一次海戰,在以往海戰史中是絕無僅有的。特別是英國皇家海軍約翰&iddot;傑利科將軍艦隊的複雜編隊及所帶來的指揮上的特殊問題,引起了尼米茲和眾多學者的高度重視。傑利科將軍的編隊,僅戰列艦就分為6路縱隊。戰列艦隊形的前面是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縱隊,長達20海里。調動這個陣式的艦隻,需要複雜的指揮和一整套訊號規定。而把戰列艦展開成一路縱隊投入戰鬥,則需要準確掌握好時間和方位。一位軍官講述日德蘭海戰中展開隊形的情況時說:&ot;像那樣調動艦隻,水兵們過去連做夢都沒有想到過。&ot;
但是,像這樣龐大的配有幾個支援梯隊的長方形隊形,由於四面延伸,要變成縱隊隊形相當麻煩,這也是日德蘭海戰英艦損失巨大的一個原因。美國海軍軍事學院經過眾多學者的反覆研究,終於使難以處理的編隊問題找到了合理的答案。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該方案的主要設計者,是尼米茲在海軍軍事學院和海軍軍官學院的同班同學羅斯科&iddot;c&iddot;麥克福爾海軍中校,而尼米茲則是該方案的主要倡導者和推行者。麥克福爾的方案即是名噪一時的&ot;環形編隊方案&ot;,即把擔任護衛任務的巡洋艦和驅逐艦,圍繞戰列艦擺成向心的若干環形隊形。這種擺法的好處在於,便於集中防空火力,並能在一個訊號指揮下統一行動,從而可以有效地改變整個隊形的前進方向。實踐證明,這種編隊的艦隻易於展開成縱隊,且相對節省時間。尼米茲對此評價道:&ot;環形隊形非常機動,給我們的印象很深。&ot;
尼米茲確認了這種編隊的有效性,並積極進行推廣說服工作,甚至說服自己的上司。當時一些高階指揮官不喜歡讓他們的戰列艦在隊形包圍之中孤零零地行進。所幸的是,尼米茲得到了極為賞識他的羅比森將軍的支援。羅比森認為,這種隊形容易變化,機動性強,易於掌握。為了避免潛艇襲擊,整個艦隊可以迅速駛向相反的航向或向一側機動。只要與基準艦保持一定的方位和距離,整個艦隊就可以一起行動。在展開成一字戰鬥隊形時,一艘指定的戰列艦帶頭離開環形編隊,巡洋艦和驅逐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