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21年6月21日,空軍準將比利&iddot;米切爾率7架雙引擎轟炸機編隊進行轟炸戰艦的試驗。轟炸目標是日德蘭海戰中的倖存者,德國老式無畏戰艦&ot;奧斯特弗里斯蘭德&ot;號。這個2.25萬噸的龐然大物被拖到維吉尼亞角的海面上。試驗時,每架轟炸機都攜帶大批特製的z000磅炸彈,第一枚炸彈在艦旁爆炸,接著是5枚炸彈連續爆炸,有的直接命中,有的貼近艦身爆炸,無畏式戰艦先是艦首翹起,然後緩緩地傾覆沉沒。據說,幾個海軍軍官目睹此悲壯場面,不禁熱淚盈眶。
儘管一些官員認為試驗缺乏現實性,因為目標艦位置固定,又無防空能力、但人們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郎航空母艦連同它的艦載飛機不僅是進行偵察的優越工具,而且是進攻戰中的攻堅武器。
1921年8月10日,美國建立了內戰以來第一個航空局。航空局把根據華盛頓條約準備報廢的3.3萬噸的戰鬥巡洋艦&ot;列剋星敦&ot;號和&ot;薩拉託加&ot;號改裝成航空母艦,並於1927年編入現役。
尼米茲繼續進行環形編隊試驗,並多次呼籲將&ot;蘭利&ot;號航空母艦劃歸戰列艦艦隊,以充分發揮其作用。他認為,為了防止潛艇和飛機的襲擊,水面艦艇和航空母艦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相互保護的作用。
尼米茲的建議書經羅比森簽發後送到海軍部。但航空局拒絕了這一要求,理由是飛機起飛和著陸的技術問題尚未徹底解決。這確實是當時存在的難題。在1924年,飛行員和航空母艦仍靠信鴿進行通訊聯絡。但尼米茲始終不屈不撓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加之羅比森將軍對此施加了壓力,&ot;蘭利&ot;號終在1924年11月劃歸戰列艦艦隊。
1930年,福雷斯特&iddot;p&iddot;謝爾曼少校主張以航空母艦為中心,編成環形的特混艦隊隊形。但那時的航空母艦始終沒有配備固定的巡洋艦和驅逐艦掩護部隊。直到1941年12月日本空襲珍珠港之後,航空母艦才正式成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要艦隻,而新型的快速戰列艦則降格為航空母艦的護衛艦。二戰期間,幾乎所有參戰國的海軍都採用了美國式的環形編隊。這種編隊,至今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海軍所沿用。
從美國的海軍發展史來看,尼米茲倡導和推廣的這項戰術上的革新,如同17世紀英國奧利弗&iddot;克倫威爾的將軍們在英國帆船隊中推行縱隊編隊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鑑於當時的歷史侷限,那時,人們並未充分意識到它的價值。
1925年春夏期間,美國聯合艦隊進行了保衛夏威夷群島的演習。同年10月,羅比森被任命為海軍最高作戰指揮官‐‐美國艦隊總司令。他繼續留任尼米茲為他的副官、助理參謀長和戰術官。一年以後,兩人同時被調往陸地工作。
尼米茲的兒子小切斯特認為,他父親擔任羅比森將軍的副手是使其得以步步高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尼米茲則認為,他的下一個任命才更具有決定意義。尼米茲重返西海岸,去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組織海軍後備軍官訓練團。他是6名被指定的軍官之一。
為了充實國防力量,美國海軍部提議,在一些大學中組織學生成立&ot;海軍後備軍官訓練團&ot;,由軍方資助學生上學,在學校進行訓練,寒暑假去部隊實習,畢業後任命為現役後備軍官。該提案於1925年3月經國會批准,於1926年7月起在哈佛大學、西北大學、華盛頓大學、耶魯大學、喬治亞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建立了相應的訓練機構。
尼米茲是個徹底的正規海軍軍官論者,但他也贊成有一定數量非正規軍官服現役。儘管他並不認為這項任命是他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