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顯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立論頗有道理。於是我便把自己的想法也端出來:&ldo;人類進入市場經濟以後,這種怪圈從來沒有消失過。人類社會究竟如何才能跳出這種怪圈,恐怕是未來人類社會必須進行的思考和探索。&rdo;
武文賂鼎男眼睛一亮,目光炯炯地望著我:&ldo;你說得對。我當初萌生的惟一想法,人類要跳出這種怪圈,必須改變消費者的角色,把一切投資活動都納入到消費行為中去,讓消費者來自覺而理性地主導經濟生活,這是人類經濟發展的必然。所以,非非國實行消費期權制以後,使社會所有的資金,自覺地按照科學的消費需求量,直接投入到生產領域,形成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融為一體的狀態,人們需要多少消費品就投資生產多少消費品。透過這種經濟制度模式,使得非非國的經濟發展既避免了市場經濟貧富兩極分化的弊端,又保持了市場經濟的競爭活力;既實現了計劃經濟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標,又避免了計劃經濟缺乏競爭活力的弊端。&rdo;
武文賂鼎男的見解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的話如泉水一般地湧出。我說社會經濟的快速健康穩定發展,離不開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為保持二者的平衡,人類設計創造了兩種絕然相反的經濟制度,一種是資本主義的經濟自由化制度,一種是計劃經濟制度,但在整個二十世紀,這兩種經濟制度都沒有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依靠&ldo;看不見的手&rdo;平衡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的關係,平衡與不平衡相互交替出現,並且平衡的狀態非常短暫;如果依靠&ldo;看得見的手&rdo;,往往一統就死,一放就亂。後來,人類乾脆只抓消費這一頭,為了保持消費指數的穩定增長,通常的做法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刺激消費,另一種是抑制消費。目前還沒有找到另外一種保持消費指數穩定增長的辦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刺激與抑制消費的度卻很難準確把握,往往一刺激就過頭,導致大出血形成通貨膨脹;一抑制也過頭,導致動脈梗塞,形成通貨緊縮。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