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承泣穴 (第1/1頁)
可樂小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晨,我與年輕的太爺爺一同踏上了前往南陽的路途。暖煦的陽光灑在蜿蜒的小徑上,路旁的野花野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彷彿在向我們點頭致意。我們邁著輕快的步伐,沿著小徑徐徐前行,享受著這寧靜而美好的時光。
行至中途,忽聞一陣痛苦的呻吟聲打破了這份寧靜。太爺爺眉頭一蹙,那兩道濃眉瞬間擰成了一個結,他迅速循聲望去,只見一位路人正蹲在路邊,雙手緊緊捂著眼睛,面容扭曲得不成樣子,嘴裡還不時發出痛苦的哼哼聲。太爺爺趕忙三步並作兩步走上前去,關切地詢問起來。
經過一番交談,太爺爺得知此人突然雙目疼痛難忍,視物模糊不清,淚水更是止不住地流淌。太爺爺略作思索,便開始了中醫的辨證論治。他神情專注,目光如炬,仔細觀察著此人的面色,伸出手指輕輕搭在其脈搏上感受脈象,又輕柔地翻開那人捂著眼睛的雙手,檢視了其眼睛的症狀,心中已然有了判斷。太爺爺神色嚴肅地說道:“此乃肝經風熱上擾,氣血不暢所致。”
說罷,太爺爺目光堅定,決定為其針刺治療。他扭頭看向我,眼神中透著自信與從容,說道:“小晨,今日讓你見識一下承泣穴的奇妙。”只見太爺爺手法嫻熟,精準地定位承泣穴,此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太爺爺從隨身攜帶的針囊中取出一根銀針,小心翼翼地將銀針輕輕刺入承泣穴,而後緩緩捻轉提插。不一會兒,那路人原本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臉上痛苦的神情也有所緩解,淚水也漸漸止住了。
太爺爺一邊行針,一邊耐心地對我說道:“這承泣穴可不簡單,除了能治療目赤腫痛、迎風流淚,還對眼肌麻痺、夜盲等病症有良效。其功效在於疏通眼部經絡,調和氣血。只要辨證準確,用之得當,往往能立竿見影。”
待行針完畢,路人的症狀已大為緩解,他激動得熱淚盈眶,雙手抱拳,感激涕零,連連道謝:“多謝神醫出手相救,您真是活菩薩啊!”我望著太爺爺,心中對中醫的博大精深充滿了敬佩,目光中滿是敬仰與憧憬。
聽太爺爺說這承泣穴,承泣,乃足陽明胃經之要穴。“承”者,承接、承受之謂;“泣”者,淚也。
從傳統中醫文化視角解讀,目為肝之竅,然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足陽明胃經多氣多血,氣血豐沛,其氣血於承泣穴處匯聚。此穴位處目下,恰似承接淚水之所,其名形象而生動。
承泣能療其所主之病症,其理甚明。其一,在中醫理論中,氣血瘀滯、經絡不暢乃諸多目疾之根源。承泣穴為胃經氣血輸注之關鍵節點,刺激此穴,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眼部氣血周流順暢,從而消解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等症。
其二,眼肌麻痺、眼瞼瞤動之類病症,實乃經氣失調所致。承泣穴猶如氣血執行之樞紐,透過適當刺激,可激發經氣,使經氣暢行無阻,眼部肌肉得以濡養,恢復正常之功能,瞤動自止,麻痺得緩。
再者,《黃帝內經》雲:“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脾胃功能健旺,氣血化生有源,方能滋養肝臟,使肝血充足,目有所養。而承泣穴之存在,恰如一座橋樑,連通脾胃與目竅。刺激此穴,可調理脾胃,促氣血生成,進而為目提供源源不斷之滋養,改善視力,消除視疲勞等諸般不適。
承泣穴之名蘊含深意,其治療功效與中醫整體觀念、經絡氣血理論緊密相連,為維護眼部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繼續前行的路上,我腦海中不斷回想著太爺爺的這一路上的教誨,暗暗發誓一定要將中醫的智慧傳承下去,讓這古老的醫術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