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第2/2頁)
李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不妨把這個外國作家的小說,看做是對歷史現場的另一種反映。
1927年第13節 宴會在喧囂中進行(1)
1
歷史總是留下許多讓人費解的環節。1927年的大革命也不例外。
上海街頭的革命,一夜之間被閹割,淹沒在血泊中。不過,在遠離上海千里之外的武漢,由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組成的革命政府,仍然高揚著旗幟,仍被世人看做中國大革命的&ldo;首都&rdo;。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一方面武漢革命政府受到蘇聯和共產國際的支援,由史達林派遣的政治顧問鮑羅廷,仍被看做這個革命中心真正的核心人物,在背後策劃和指揮著一切;但另一方面,在南京蔣介石的陣營這邊,來自蘇聯的軍事顧問們,並沒有因為上海及江浙一帶發生的事變而拂袖而去。相反,即便在&ldo;四一二&rdo;過後的那些日子裡,他們還頗為積極地活躍在南京大本營,所謂武漢和南京發生衝突的&ldo;寧漢對峙&rdo;,嚴峻的政治局面和恐怖現實,並沒有在他們的生活中激起浪花,他們竟然還如同北伐初期一樣,恪盡職守,繼續扮演軍事顧問的角色。
是因為職業軍人的習慣,不參與複雜的政治鬥爭之中?但對來自以輸出革命為職責的蘇聯的紅軍將領來說,這一點似乎不可思議。惟一可以解釋的是:他們尚未接到史達林和共產國際的應變指示。在發生突變的中國局勢尚未明朗之前,克里姆林宮的領袖們,大概還沒有最後決定是繼續容忍蔣介石,還是與之決裂,全力以赴支援國民黨左派和中國共產黨。
的確,&ldo;四一二&rdo;肯定給了史達林一個措手不及。撰寫《中國革命的悲劇》一書的美國記者伊羅生,三十年代來到中國參與中國革命,隨後他遍訪各地,終於找到了史達林當年的一個演講的片斷。1927年4月5日,在克里姆林宮大廳裡,為回應托洛茨基對其支援蔣介石的中國政策的批評,史達林在三千名黨的幹部大會上這樣說: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