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通電宣告令史沫特萊為之振奮。她知道,她所經歷的這一夜,肯定將改變中國的歷史。
她沒有半點兒遲疑,很快出現在搶救傷員的現場。對於她,這不過是略顯平淡的開始,而在隨後的一段日子裡,她才真正令整個中國和西方世界刮目相看,並引發種種議論、猜測。
石破天驚的這一刻終於來臨。
1936年第30節 西安:石破天驚時(3)
5
且把鏡頭轉到12月12日同一天的北京。
當史沫特萊驚魂未定還沒有拿到張學良楊虎城通電宣告的同時,住在北京的外國人,特別是記者們,正在為北京這一天可能出現的另一個場面而忙碌著‐‐這一天是北洋軍閥段祺瑞出殯的日子。
斯諾,來自紐西蘭的詹姆斯&iddot;貝特蘭,以及另外幾位外國記者,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就走上街頭。他們對段祺瑞當年執政期間發生的鎮壓學生的慘案有所瞭解,因此估計段祺瑞出殯時,學生肯定會上街遊行,而警察也可能會與之發生衝突。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舉動出自職業的敏感和職業習慣,而動盪中的中國,時刻都有爆發新聞的可能,這也就總是不斷地為他們提供這種機會。
學生果然上街了!警察也果然與學生發生了衝突!但是,讓這些外國記者感到意外的,是北京當局表現出的新的態度。
貝特蘭回憶說:
身著皮上衣的&ldo;特警&rdo;揮動手槍,在狹窄的小巷和衚衕裡毒打學生,但是沒有開槍。五千左右遊行示威者因此得以舉著橫幅標語集結在一起,呼喊口號:&ldo;打倒日本帝國主義!&rdo;&ldo;萬眾一心,共禦外侮!&rdo;&ldo;中國人不打中國人!&rdo;
當天下午,各高校和中學的遊行隊伍會合在紫禁城北面的景山。他們在那裡等著北平市長來同他們講話。這位長得肥肥胖胖的官員態度和藹可親得出人意料之外。他對學生們說,他們可以遊行回校,可以唱救亡歌曲,用不著害怕。在華北的街頭上,我第一次聽到人們公開唱起了&ldo;起來&rdo;這首節奏雄壯的歌。這本來是一首紅軍的進行曲,是什麼事情帶來了這種突如其來的解凍呢?
(引自《在中國的歲月》)
此時,他們誰又能想到,是這天清晨西安的石破天驚如此迅速地對北京的官方當局產生了影響。
當天夜裡,貝特蘭知道了西安發生的事變:
這天夜裡,一個學生來找我,帶來了一份倉促印出來的印刷品。&ldo;你聽說了嗎?蔣介石今天清晨在西安被東北軍抓起來了。這裡傳說他已經被殺掉了。&rdo;
這同樣令貝特蘭為之一震。他急於知道事件的真相,更願意能趕到西安在現場對事件的進展進行報導。對於一個二十六歲的年輕記者來說,對這樣一個震撼世界的事件進行現場報導,無疑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貝特蘭很幸運,他得到了斯諾的全力支援。斯諾正忙於撰寫他的西行探險的文章,他鼓勵貝特蘭實現西安之行,並且答應貝特蘭可以作為他的特約通訊員,透過他向《每日先驅報》發稿。於是,在斯諾的幫助下,貝特蘭立即動身前往西安。
我只來得及收拾幾件衣服,主要是毛衣和厚內衣,塞進帆布揹包。然後匆匆去南城城根下斯諾家,去取一個裝得鼓鼓的封了口的信封,上面沒寫任何地址。這是埃德加給我準備的,如果我有機會,就把它交給中國共產黨的人。&ldo;把它裝在貼身的荷包裡,&rdo;他教我說,&ldo;我們不想讓蔣介石的藍衣社看到這個小玩意。&rdo;
如同一個傳奇故事。在中國的外國人似乎總是不斷地體驗著類似的經歷,冒險、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