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上面這幅插圖上,他便畫出了記者公寓所在的位置。
佩克和另外一位美國記者克利斯多弗&iddot;蘭德是好朋友,他將自己畫的兩幅中國人的肖畫素描送給了蘭德。蘭德又將它們送給了兒子彼得。如今,它們掛在彼得客廳的牆上。彼得說,正是佩克和父親他們在中國的故事和對中國的感情,促使他寫作了《走進中國》。
彼得說這些話時,佩克的畫就在他的身後,畫中人物彷彿正在注視他,傾聽他的談話,兩者之間就這樣形成了一種歷史的連線。
4
無論記者或者其他外國人,重慶給他們最深的印象是連續幾個月的霧。從初冬一直到第二年的初春,霧在長江、嘉陵江河谷漂浮蔓延,籠罩著整座山城。在這樣的季節,陽光是人們的奢望。
抗戰時期,外國記者成了霧都重慶生活的組成部分。
當史蒂芬來到重慶擔任美國新聞處的秘書時,這位二十一歲的美麗姑娘迷住了這裡的不少人。《生活》雜誌的攝影師傑克&iddot;威爾克斯由她產生了靈感,創作了一組攝影照片發表在《生活》雜誌上。這組照片題目叫做&ldo;《生活》在重慶的約會中&rdo;。史蒂芬被安排成一位與來訪的美國記者帕爾默&iddot;霍伊特約會的姑娘。這是《生活》雜誌的虛構:一對地道的美國人正好在重慶相遇,有了一段浪漫的接觸。
史蒂芬和在重慶的共產黨人也有交往。她認識了周恩來,她與周恩來的新聞發言人龔澎成了朋友。在外國記者眼裡,龔澎是一位美麗、能幹的女性。當戰後史蒂芬有機會到上海去的時候,龔澎拜託她將出生不久的孩子帶到上海,送到龔澎父母家中。這個孩子是龔澎和喬冠華的第一個孩子。龔澎把這張照片送給了史蒂芬,照片上的嬰孩此時當然不會知道,後來他也會像父母一樣,成了專門與外國人打交道的中國外交官。他叫喬宗淮。
與共產黨人的接觸,頗讓這位年輕的美國姑娘感到興奮。她在寫給朋友蘭德的信中說:&ldo;我有不少機會見到許多共產黨人,和他們交談。&rdo;&ldo;我在他們那裡吃過幾次晚餐,他們到我們的地方來參加過兩次聚會。我對周(恩來)將軍個人有相當深刻的印象,他很有魅力。有好幾個晚上,我和他,和葉(劍英)將軍及其他人一起談話,他們的聲音不是太大,因為他們的英語不太流利。他們總是把我看做&l;把龔澎的孩子帶到上海去的姑娘&r;來熱情歡迎我。&rdo;
戰後史蒂芬作為自由撰稿人,前往新疆調查國民黨軍隊對當地少數民族的鎮壓,在返回南京時,死於一次原因不明的飛機事故。她的死至今仍是一個謎。虛構的重慶時的浪漫,對於她,成了她短暫生命的美麗記錄,她不再有可能敘述她在中國的見聞。
1948年12月22日,史蒂芬的葬禮在南京正式舉行。參加葬禮的有重慶時期史蒂芬的美國記者朋友克利斯多弗&iddot;蘭德、格拉姆&iddot;佩克等。史蒂芬的中國朋友葉篤莊也參加了葬禮。 墓碑是一塊長方形大理石。碑上用漢字豎排刻著一段話:&ldo;一個好酒量的、年輕而勇敢的、聲音幹啞而談笑風生的史蒂芬女士長眠於此。&rdo;
碑文是一首詩:
你走了,
回到你來自的地方;
但我們仍然活在
這血腥的、瘋狂的、不幸的世界。
你知道,
我們將堅決地戰鬥到底,
永不罷休。
我們將依然喝著白乾酒,放聲大笑。
去吧!親愛的孩子,放心地去吧,
你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幾年前,葉篤莊先生告訴我,這個碑文是他草擬的。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