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第1/2頁)
乘凌高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嘉靖皇帝生氣之極,於是利用在宮西遊玩時,在平臺上召見眾臣。並遣責的口吻說:&ldo;此禮當速改之,眾愛卿不君於朕,朕豈能不父於生父?&rdo;你們不將我當皇上,我可不能將我的生父不當父親啊?
皇帝的話說到這種份上了,毛紀等臣沒再敢言,惶惶而退。
七月十二日,嘉靖帝再次敕諭禮部:&ldo;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后更定尊號曰&l;聖母章聖皇太后&r;,於七月十六日恭上冊文,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即具儀以聞&rdo;。
毛紀等人屢次上書反對。
吏部侍郎何孟春偕九卿秦金等具疏,發十三難以批駁張璁。
禮部侍郎朱希周率郎中餘才、汪必東上書諫爭說:&ldo;陛下這樣做將使&l;明詔為虛文,不足信天下&r;&rdo;。
翰林學士等、六科給事中等、十三道御史等以及六部郎中等官,盡皆上書諫爭,群情洶湧,一連上了十三道奏章。
面對鋪天蓋地地反對奏章,嘉靖皇帝心裡也開始犯疑惑了,朕想尊生父,怎麼大臣們都反對呢!難道真是朕錯了?定於七月十六日恭上冊文,可到今天尚有如此多的官員反對,如何是好呢?嘉靖皇帝犯起難來,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七月十五日,上朝罷,眼看明天就要上尊號了,嘉靖皇帝心裡亂極了,他翻了翻那些奏疏,都是要自己收回成命的內容,他心恢意冷,沒有心思處理那些奏章了,還將群臣奏疏留了下來,遲遲不予回復。
沒有想到嘉靖皇帝此舉惹怒了那些護禮者,他們為此憤憤不平,情緒異常激動。
兵部尚書金獻民和大理寺少卿徐文華、吏部侍郎何孟春一邊從朝堂退出,一邊議論著。
何孟春說:&ldo;諸疏留中,皇上必定是欲改孝宗為伯考,稱興獻帝為皇考!&rdo;
何孟春這麼一說,提醒了眾人,那些人就像開鍋的水,一下子沸騰起來。
剛剛走出宮門,何孟春又對大家說道:&ldo;憲宗朝,百官哭文華門,爭慈懿皇太后葬禮,憲宗從之,此國朝故事也。&rdo;
何孟春所說的事是這樣的:英宗生前遺命說:&ldo;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rdo;錢皇后無子,周貴妃有子,立為皇太子,即後來的憲宗。憲宗是嘉靖皇帝的祖父。成化四年,錢太后去世,周太后不讓她與英宗合葬,遭到眾朝官反對,憲宗很為難,他說:&ldo;卿等言是,顧朕屢請太后未得命。乖禮非孝,違親亦非孝。&rdo;於是,百宮伏哭文華門外。憲宗皇帝命群臣退去。眾臣叩頭說:&ldo;臣等不得旨,不敢退。&rdo;眾臣從巳時一直跪到申時,乃得憲宗的同意。眾臣連呼萬歲,然後離開。
憲宗朝的這件事的是非是十分清楚的,憲宗也認為百官的意見正確的,母親的要求是&ldo;乖禮&rdo;,只是母命難違而已。錢太后與英宗合葬是父命,若依母親的不讓錢太后與英宗合葬,那就違了父命,肯定是&ldo;違親&rdo;&ldo;非孝&rdo;。若不依母親的,那對母親又是不孝。憲宗是處在兩難之中。憲宗屢次勸說母后而未成,文華門事件恰為憲宗說服母后伸出強有力的援手,憲宗對文華門事件,除了感謝,恐怕還是感謝,很大程度上說,百宮伏哭文華門外,只是做給憲宗的母親看的。
與此相比,嘉靖朝的大禮之爭,卻是如同&ldo;雞生蛋,蛋孵雞&rdo;般無法弄清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憲宗並沒有與李賢等人形成對抗,朝政幾乎全盤託付李賢,君臣關係非常融洽。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為了大禮之爭,楊廷和、蔣冕,毛澄、汪俊等前朝元老帶著眾臣與嘉靖皇帝爭得是不可開交,關係處得很僵。
可何孟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