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不拉得多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服下丹丸後,遊方便沉心靜氣,運轉體內之炁,開始全力消化而起。 這“功法精華”的吸收同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時刻都需要小心,要循序漸進,一點兒都不能急。 就這樣,時間一點點過去,隨著他的不斷行炁,這一枚丹丸中的精華也漸漸融入了他的身體,融入了他的炁…… 漸漸的,他印刻著“九尾狐圖”的雙手手骨、印刻著“鯤鵬圖”的脊椎隨之亮起,其上光暈流轉,而“九黎圖”也隨之浮現,全力控制著身體與炁,在加速吸收的同時、也防止被這些精華給“汙染”而去。 一個小時…… 兩個小時…… 三個小時……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的,屬於三魔派的絲縷氣息緩緩滋生,在遊方的身體裡遊弋。 緩緩的,這股氣息也越來越強盛,但每當其達到一個臨界點時,便又會被遊方給壓制而去。 遊方所要的,並不是真的將自己多年修來的“逆生之炁”增添上三魔派功法的特性,那樣並不是什麼好事,不管控制得再好、也總歸會有問題。 他要的,是在這整個吸收的過程中,透過對功法的體會和對這些精華之力的感受,達成自身領悟,從而達到能用自身之炁進行模擬的目的。 沒錯,“模擬”! 這是“逆生之炁”真正跨入到第二重後,除了那怪物般的恢復力外所擁有的另一個特性,也是遊方的真正目的。 當然了,說是“特性”,實際應該是在功法突破後、將“逆生之炁”本身的“無特性”給放大後的結果,就像是一塊兒最原始最基本的“素材”,擁有著最大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同時,這也便是三一門的強大之處,隨著修為的提升、功法的進境,“逆生三重”的強大便會逐漸顯現…… “逆生第一重”,是對肉體的極致打磨、對“命之一道”的極限提升,雖說是“性命雙修”,但也還是有所側重的。 而“逆生第二重”,則是著重於對“炁”與“性”的打磨,初入磨“炁”、深而煉“性”,只有將“性”、“命”、“炁”三者都打磨完滿,才有可能向著第三重發起衝擊! 至於這對“炁”的打磨,也便是同一開始研究、領悟各家拳腳武學一樣,透過研究、模仿各門功法特性、行炁特點,從而達成對自身之炁的錘鍊。 這也是為什麼,陸老爺子明明不修符籙、對符籙一道的理解也相當粗淺,卻能夠透過鑽研感悟,最終將“通天籙”修成。 要知道,“八奇技”這種東西說起來是極易入門,但那也是針對於對應一道的天賦之人,而非真的人人可學。 如若不然,也便不至於出現像武當山那樣、前輩術士被“風后奇門”困於內景的情況,這“八奇技”也便該改名為“八神技”了。 當然了,要模擬各門的功法特性與行炁,本身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畢竟這些功法對於各自門派而言都是一派之根,輕易不可能示人。 也正因如此,過去的三一門多是搜尋些江湖流傳的大路貨功法,同時也保持著與各門派的交好、以求能透過人情換到些基本功法進行參研,但這些功法畢竟淺顯,對炁的打磨效果也便很有限了。 而這,也便是“逆生第二重”難以進境的一大原因,沒有大量核心功法的積累,也便只能用最笨的辦法——依靠自身天賦與悟性來慢慢修行。 如此一來,修行的難度與時間也便會大大拉長,再加上“逆生三重”本身突破的困難,能夠修至精深處的人,便也就寥寥無幾。 因此,對於遊方來說,眼下這無疑是一個打磨自身之炁的絕好機會,要知道、當年的三魔派可也不比三一門差多少,算得上是一方實力強大的門派勢力。 至於他為什麼不拿著三魔派的功法慢慢研究,便是沒那個必要了,他如今有這個能力能一蹴而就、悟性方面也完全沒有問題,而且早一日引出三尸他便能早一日進行感悟,自然是越快越好了。 就這樣,一直到第四個小時,所有的精華才終於吸收完畢,而在吸收完全的同時,其中特性也融入了“逆生之炁”中…… 當然,這種融入只是暫時的,待遊方完成模擬、便會將之全部“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