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貞觀元年 (第1/2頁)
問道太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白茅製糖,也就是茅草根製糖,那是真的奢侈,茅草根所含的糖分簡直是少的可憐,就算不失敗,一百斤茅草根能夠製取的白砂糖也不會超過三兩。
用它製糖,放在現代那就是吃多了沒事做。
可放在古代。
而且還是大唐時期意義完全不同了。
華夏製糖業雖然相比於歐洲要更為發達一些。
可要直到唐高宗時期,作坊式製糖逐步完善,新技術得以快速傳播,並衍生了許多新理論,再到北宋時期,一位農夫發明了製取白糖的方法,白砂糖才算是徹底問世,在這一百多年前。
這一顆顆的白砂糖,那就是一顆顆的金子。
費多大的力都不為過。
就比如這不到半兩的糖與黃金等價值也許誇張了,可與白銀等價值,恐怕沒有任何人有意見。
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
李明並沒有停下來白茅製糖。
而是繼續進行。
少府更多的人員被調動。
同時,少府收購的大量白茅則是在迅速之中消耗。
白砂糖的數量在逐漸的增加。
第一天他製取的白砂糖連一兩都不到。
可第二次由於失誤的減少,加上白茅更多,製取的白砂糖到達了五兩。
第三天,十兩。
第四次,一斤。
當數量到達一斤之後,製取的白砂糖逐漸進入了穩定當中。
畢竟一天能夠獲取的白茅是有限的,同時工人的工作效率也是有限的。
一斤是極限了,想再度提升,要麼更換製取的材料,要麼提升製取的工具。
這些都不是他短時間能夠做到的。
不過,能夠到達每次產糖一斤,李明也很滿足了。
至少他的食用不會有著什麼問題了。
至於後續,他也不擔心,相信很快少府準備的甘蔗就應該要到達了。
有著含糖量更高甘蔗,所能夠獲取的白砂糖自然會更多。
當然,哪怕甘蔗到來了,白茅短時間,恐怕也無法被淘汰。
畢竟正如之前所說,甘蔗的獲取,並非是現代,在這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獲取的難度並不低,能夠獲取的數量也終究有限,白茅算是最好的替代品。
對此,李明也早有心理準備。
而製糖成功之後,他的接下來的日子再度陷入了平和時期。
養雞鴨,地龍。
看看大棚。
隨後視察一下食鹽,和製糖。
日子過得充實,而又簡單。
而時間也就在這平和之中進入了新的一年。
這一年,627年。
也是貞觀元年。
正月初一,李世民改元貞觀,時代正式進入新的序曲。
清晨。
大朝議之上。
李世民的一道道的政策下達了下去。
首先他下旨,令今後中書省、門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閣商議國家大事,都要有諫官跟隨,遇有不當之處,諫官立刻進諫。
隨後因隋末戰亂以來,各種勢力並起,帶兵割據一方,唐朝建立以後,紛紛投降唐朝。唐朝為了恩寵他們,授給他們各種地方官職,因此唐初州縣的數量比開皇、大業年間增加了一倍。官多民少帶來許多弊端,李世民就此宣佈並省全國的州縣,將全國分為十道,廢郡為州,故每道各轄若干州。
相比於武德九年,李世民不再剋制。
而是開始了根據著自己的理想來規劃著自己這一個國度。
勾畫著那一個註定偉大的時代。
註定光芒萬丈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