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篇:序言一 (第2/3頁)
遠山的呼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並未停歇。
2016 年,華國的‘天眼’射電望遠鏡順利建成,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這座望遠鏡不僅在天文學領域取得了許多重要發現,還為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
2018 年,這一年發生了兩件重要事件。六月,前氦閃研究小組成員劉欣推演出了一個震驚世人的流浪地球模型,並首次提出了行星發動機的概念。同年十月,華國科學院的日裔學者中田一夫成功發現了重核聚變技術,為未來的能源開發帶來了新的希望。
2022 年四月,太空生物圈一號實驗獲得圓滿成功。這項實驗成功地證明了在宇宙空間中培育綠植並實現氧氣迴圈的可能性。這一突破意味著人類有望在太空中建立可持續的生態系統,進一步推動了人類對太空的探索程序。
2023年二月,劉培強在北京誕生。
2024年一月,付建明到聯合國總部示威警告。太陽氦閃災難來臨,整個地球都將會遭到毀滅。同年三月,付建明因晚期肝臟腫瘤破裂離世,享年 70 歲。
2025 年,中田一夫將重聚變技術應用在航天領域,併成功製造出了第一臺重聚變發動機。這一技術突破為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了更強大的動力支援。
2026年六月,一場超過了G5 級別的太陽風暴襲擊了地球…………
——————————
一陣耀眼的湛藍色光芒漸漸散去,劉遠的身影緩緩浮現出來。此刻,他正坐在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草坪上。他緊緊地捂住額頭,雙手不停地揉動著太陽穴,試圖緩解因位面穿越而產生的巨大精神力負擔。那種感覺就像是暈車一樣難受,即使以他目前的實力,也不禁感到頭暈目眩、噁心欲吐。
自從踏入金丹期之後,劉遠的精神力已經完成了蛻變,化為靈識。這種靈識不僅讓他能夠內視自身,更能將其外放出去,從而觀察到方圓二十公里範圍內的一切情況。
劉遠慢慢地站起身來,他無需藉助靈識的力量去探測周圍環境,便能準確地知曉自己所處的位置。因為就在他眼前不遠之處,一座橙紅色的跨海大橋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著名的金門大橋。這座橋的北端連線著加利福尼亞州的馬林縣,南端則與舊金山半島相連,坐落在金門海峽之上,它無疑成為了美國舊金山市最具代表性的象徵之一。
劉遠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開始仔細地觀察四周。他注意到自己似乎身處在一個公園裡,右前方有一片紅色的磚房,看起來有些年頭了。
周圍還有很多遊客在拍照留念,其中一個戴著黃色帽子的女人可能是導遊。她手中揮舞著一面旗子,上面寫著“飛越夕陽之旅”。劉遠心裡暗自思忖:喲~原來是從國內來的老年旅行團啊!
既然已經確定自己身在舊金山,劉遠便決定先離開公園再說。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自己到底處於怎樣的一個世界,至少得去市區找個地方落腳才行。然而,他才剛剛走出去沒幾步,就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悸動。
劉遠頓時警覺起來,迅速運轉靈識對周圍進行探查。可是,讓他意外的是,靈識竟然沒有察覺到任何異常情況。“奇怪,這股悸動究竟來自何處呢?難道只是我的錯覺嗎?”劉遠皺著眉頭,喃喃自語道。
他決定去舊金山領事館尋求幫助,畢竟在美國沒有合法身份是很麻煩的一件事。不過他現在還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但根據路上行人的穿著打扮以及周圍的環境來看,這裡的科技發展水平應該和他穿越前差不多。因為他發現有些人手中拿著iphone手機,但是款式卻是他從未見過的。所以他推測自己至少也在2022年之後。
又走了一段路,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周圍的溫度似乎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