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不賣國” (第1/2頁)
花明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任誰聽到自己忠心耿耿扶持的主君把自己當成“送死的炮灰”,怕是也冷靜不了。
鄭凌汐自然不肯信:“你放屁!你這狐狸精,以為隨便胡說幾句我們就像他一樣信你?公子是大明正統,鄭家更是對公子忠心耿耿,他怎麼可能這樣對我們!”
池夏:……
還真是頭一回被人罵狐狸精。
怪新鮮的體驗。
看鄭凌汐扯著嗓門,她簡直是被逗樂了:“你幾歲了?你捂住耳朵喊著“不打雷”,外面就真的不打雷了?”
這話說得夠明白了。
饒是鄭凌汐這樣“頭腦簡單”的,也聽出了她話裡的笑意,臉上頓時漲得通紅。
“你、你”了好幾次,沒能說出反駁的話來。
池夏也不管他,這兩兄弟反正是一條心的,做主的人大部分時候都是鄭凌峰,跟一個人說得通就行。
她便直接轉向鄭凌峰:“如果事情真如我們猜測,你打算怎麼處置?”
鄭凌峰怔愣了許久:“你……您說的話,只是您的猜測,不能作準。”
“那你可以再仔細想想,”池夏甚至給他重新遞了一杯茶:“不急,這大風大雨的,左右你們也出不去,我們更跑不了,你慢慢想,想不通的地方,我們再幫你縷一縷。”
不管是雍正還是鄭元寧這裡的救援,恐怕都還要有幾天功夫才能找到這裡。
在這幾天裡,可以說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若是鄭家兄弟真的依著南明朝廷的意思把他們交給英國人,那就真的麻煩了。
到了英國,大清再如何強勢,也是鞭長莫及。
想在別人的地盤上找到他們、帶回他們,難度何止是現在的百倍千倍,說難於上青天也不為過。
而且朝廷現在已經因為走私鴉片的事和英國擺明陣仗鬧翻“斷交”了,哪怕是放下連忙去跟對方談條件“贖回”他們,怕也沒有那麼容易。
依現下的情況看,最好的法子就是能說服鄭家兄弟,哪怕不站在他們這邊,至少也不要輕易把他們交出去。
至少從目前來說,這兄弟倆人忠心的物件只有“大明”,對投靠英國人,或者說對叛國這件事,還是很抗拒的。
鄭凌峰眉頭緊鎖。
為了把池夏弄出京城,他們的人手損失慘重且不說,還暴露了從京城到地方,從朝堂到軍隊的所有暗線。
這些暗線和釘子,是他們兩三代人,用了無數心血埋下的。
這裡頭,絕大部分都是對大明忠心耿耿的死忠之士,否則也不會放著好好的當朝官員不做,來幹這整日裡把腦袋提在手裡的活。
他也質疑過,覺得為了一個皇后,一個大機率不會如實交出技術的人而失去這些人太不值得了。
可在池夏說出這個猜測之前,他即便有過疑惑,又過怨言,卻從來沒有懷疑過朝廷的用意。
他甚至還幾次三番地勸說鄭凌汐,公子自有公子的考量,要服從大局,不要計較一家的得失。
如今看看,或許池夏的話才更接近真相。
他效忠的朝廷,他輔佐的公子,怕是早已在一日一日的蹉跎中習慣了溫柔鄉的生活,丟掉了匡復大明的志向,只想過富貴安逸的日子了。
這些年,海商越來越多,去過英國、法國的人時常會說起,異國也不像他們想象中那麼“蠻荒”,相反,也有熱鬧的街市,甚至有些莊園主的日子過得十分豪奢,不亞於豪門大族。
朝廷和英國人接觸後,公子也接見過好幾次英國商隊的人,兩方相談甚歡,公子甚至還留了他們一起用膳,商討“要事”。
而“擄走皇后”這件事,也正是從公子接觸英國人後,才開始被內閣提上議事日程,並且力排眾議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