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他還活著的時候,他的畫無人間津,他開個人畫展時只有他一位朋友為照顧他的臉面和情緒,買了一幅畫。然而經過理論家的評論,而使他的繪畫作品價值連城。中國畫家石壺在世時默默無聞,理論家發現了他而使他名聲大振。書法理論同樣也起到指導性作用,書法史上書風之所以不斷地演變,顯然與客觀要求分不開,但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書法理論的導向。這裡必須強調的是創造者的作品只有進入讀者批評階段才能完成,評論家的褒貶使作品升降,這並不意味著評論可以隨心所欲,信口雌黃,而是要根據一定的理論和審美標準,這是有其文化背景的。
早在秦漢時代的書法家就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提高到理論的高度,給後人留下了不少著作,例如秦朝李斯的《論用筆》、西漢蕭何的《論書勢》、東漢蔡邕的《筆論》、《九勢》等。這些理論一般都比較零散簡略,到了東晉王羲之將書法理論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使之更加系統,更加深刻。王羲之的書法理論著作有《自論書》、《題衛夫人〈筆陣圖〉後》、《筆勢論十二章》、《記白雲先生書訣》等。
對於王羲之的書法理論著作除《自論書》以外,有些人認為是&ot;依託&ot;,即偽造的,所以對王羲之的書法作系統深入地研究非常困難。研究者需要真實可靠的典籍依據,王羲之的理論著作被貼上&ot;假冒&ot;的標籤,故而許多研究者也只好袖手作罷了。有的人舉出上述著作的疏漏、矛盾或語言文字上存在的與王羲之名位、修養不相符之處,來證明其著作不是出於王羲之之手。誠然,人們列舉的某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但以此來全面否認其著作及其真實性,說服力也是不足的,土羲之的書法著作當時在傳抄翻刻過程中與原意發生偏差,這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我們不拘泥於個別字句從總體把握,就會發現有一個體系貫徹始終,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論水平。如果沒有深入的藝術實踐和渾厚的書法功底,是絕然不能寫出來的。倘若將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對照上述的理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一致的關係,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1 恩格斯,《反杜林論舊序&iddot;論辯證法》,《自然辯證法》,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2 [唐]韓愈:《石鼓歌》。
1 [德]姚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1 版。一。王羲之:&ot;文義冠世&ot;、&ot;備精諸體&ot;是彪炳晉代的名流,上述著作主旨大要的提出似乎是非王羲之莫屬的。清代馮武在《書法正傳》中評《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說:&ot;此篇非右軍不能道&ot;。對王羲之的《論書》評論說:&ot;非自道,必不能如此確而妥。&ot;周紹良先生說:&ot;這兩篇文章至晚當是六朝時代的人總結王羲之書法而寫成的。因之它是可以作為討論王羲之書作參證的重要依據。&ot;1對於時代久遠的文論、著作,如有人從分析的角度加以否定,有時會得到有些人的認可,因為一時拿不出真憑實據,難以推翻那些&ot;否定&ot;,弄個水落石出。有的只好存疑於世,必須等待地下文物的出土。如《老子》、《孫臏兵法》就是一例,這兩部著作被懷疑達一千多年,直到考古工作者從長沙馬王堆和山東臨沂銀雀山的古墓中拿出了證據,這兩部著作才被確定無疑。
一、《自論書》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