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與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憐天下父母心,差不多所有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期望,尤其是“沒文化”的女人,這種期望愈是強烈。
嚴梅的媽媽毛敏就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女人。
20世紀70年代,毛敏出生在一個落後的農村家庭,那是一個吃不飽飯,沒錢上學的年代;也是一個孩子難以養活,家家戶戶都靠生育男孩延續香火的村莊。
毛敏是家裡的老七,她的上面還有七個姐姐,但是隻有大姐和五姐活下來了。父母為了傳宗接代,繼毛敏之後,又生了妹妹老八和弟弟老九。八妹不幸染病,因沒錢醫治,也去世了。
“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呀!媽媽我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在嚴梅剛剛上學的時候,毛敏就經常跟她說這句話。
嚴梅知道,姥姥姥爺那會兒窮,單單是供養一個孩子上學,就已經花費了他們的全部力氣了。而在那個家家戶戶都“重男輕女”的年代,姥姥姥爺都選擇讓女孩們幫忙幹活,讓舅舅去上學。所以,媽媽毛敏並沒有機會進入學校學習。
為了不讓孩子們中途夭折,村裡有給孩子取“賤名”的習俗,說是“賤名”不容易生病,好養活。毛敏的媽媽也給她取了個“賤名”,叫狗兒。
“狗兒聽話,讓弟弟先吃,等弟弟吃飽了,你再吃!”於是,狗兒經常餓肚子。
“狗兒乖,狗兒在家幫爸媽幹活,讓弟弟去上學。”於是,狗兒便成了沒文化的狗兒。
“狗兒16歲啦!可以外出打工掙錢了!”於是,16歲的狗兒進了工廠。
“狗兒把工資打給家裡,弟弟讀書需要錢!”於是,狗兒就把自己的工資打給家裡。
……
毛敏告訴嚴梅,自己雖然沒有上過學,但是經常偷偷地聽弟弟唸書,經常偷偷跑學校去趴窗戶,也能認識幾個字呢!
於是,自從毛敏有了嚴梅後,她從小就開始教嚴梅“a,o,e”,經常給嚴梅念《鵝,鵝,鵝》、《憫農》,經常講“歌唱二小放牛郎”“狼來了”“”的故事……
“梅子將來一定會像舅舅一樣,考上工作的!”每次嚴梅拿著優異的考試成績歸來,毛敏都會這麼跟她說,還會叮囑她不要驕傲,要繼續努力。
“我之所以能夠接受教育,能夠從落後的村莊裡走出來,能夠在大城市求學,能夠在大城市找到工作並在大城市成家定居,我最應該要感謝的就是我的媽媽!”嚴梅經常會對朋友們說,“我是我們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女大學生呢!而且還是全村的狀元。”時隔多年,嚴梅成家立業後,一提起高考成績,還依然會感到自豪。
“我們村裡跟我同齡的女孩子,在沒到打工年齡之前,都在幫家裡做家務、幹農活,可謂是裡裡外外都要管,都能管;等到了能夠出門打工掙錢的年齡,她們就出門掙錢補貼家裡了。”嚴梅的好朋友劉雅最近想寫一本女性題材的小說,找嚴梅收集素材,嚴梅跟她談起了自己的媽媽毛敏和村裡的同齡女孩們。
“我記得,為了能夠讓我上學,媽媽和爸爸還打架了呢!因為爸爸說女孩子不需要上學,媽媽卻堅持要讓我上學。”嚴梅抬頭望著窗外,一不小心開啟了時空的隧道,思緒飄回了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