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賈庶人,他傳令將毒殺太子的兇手太醫令程據、治書御史劉振、黃門令董猛、黃門孫慮,滿門抄斬、曝屍於市。參與陷害太子的趙粲、賈午已死,趙粲的叔父中護軍趙浚斬首;賈午的丈夫韓壽雖已病死,但韓氏仍被夷三族。
另外,司徒王戎是裴的岳父,備位大臣卻沒有匡諫,免職;尚書令王衍素來阿附賈氏,免職。此外還有許多朝臣被認為是賈氏、張華、裴的黨人而受牽連被罷免。
趙王又稱奉詔大赦天下,讓惠帝任命自己為相國、侍中、使持節、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百官總己以聽,劃撥禁軍萬人為自己的府兵。當年宣帝、文帝輔佐曹魏時享受什麼待遇,他司馬倫就享受什麼待遇。
上臺伊始,趙王的野心就暴露無遺。相國是秦朝設立的官銜,西漢有時設“相國”,有時就改名為“丞相”,到了東漢,不設“相國”,改由“大司徒”行使名義上的宰相職能,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相國”又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翻出故紙堆。漢末以來,擔任過“相國”一職的臣子都心懷叵測,例如漢獻帝的“相國”是董卓、曹操,魏齊王曹芳的“相國”是司馬懿。現在趙王想當侄孫的“相國”,還想享受當年父兄在曹魏的待遇,要知道當年司馬懿父子可是一心想篡位的,今天司馬倫想步其後塵?
永康元年四月的政變在賈氏等人的鮮血中落幕了,太子的冤仇得以昭雪,但世人並未因此歡呼雀躍,人們發現,新上臺的趙王似乎更加居心叵測。戰亂的陰影不僅沒有散去,反而更加凝重黑暗了,世人想起張華臨死前的嘆息:懼王室之難,禍不可測也!
六、他鄉遇仇敵
賈皇后既廢,為了顯示她的罪惡,也為了標榜趙王兵變的正義,就必須給太子恢復名譽。
於是惠帝下詔書為兒子的冤魂昭雪,重新冊立兒子為皇太子。尚書和鬱率領原來東宮的官屬趕到許昌,將太子的梓宮與兩個皇孫迎到洛陽,同時宣詔,追封太子長子司馬虨為南陽王,皇孫司馬臧為臨淮王、司馬尚為襄陽王。
太子的梓宮出發那天,據說天地變色,狂風大起,雷電交加,把佇列前的幔幕還有遮陽的篷蓋給轟碎了。惠帝於是又寫了一份哀悼的策文,向兒子懺悔,“嗚呼哀哉!爾之降廢,實我不明。牝亂沈裁,釁結禍成。”那意思是說,你被廢黜確實是我的責任,你的後母影響了我的判斷,鑄成了這個大錯。
接著惠帝又追思兒子,“爾之逝矣,誰百其形?昔之申生,含枉莫訟。今爾之負,抱冤於東。悠悠有識,孰不哀慟!”那意思是說,你如今與世長辭,我即使願意用一百人來換回你的性命,又有誰能替我做到呢?昔日有春秋時期的晉國太子申生含冤而死,來不及替自己洗刷罪名,今天你的冤屈與申生相似,天下有識人,無不哀慟。
但惠帝告慰兒子說,“皇孫啟建,隆祚爾子。雖悴前終,庶榮後始”,那意思是說,我會讓你的兒子來繼承皇位,雖然你遭遇不幸,但你的後代會享受榮光。策文最後,皇帝再次表達了他的哀傷,“同悲等痛,孰不酸辛!庶光來葉,永世不泯。”
這篇文章不知是誰的手筆,真情流露感人肺腑,但是與其說它表達了皇帝的悲痛,不如說是寄託了群臣對太子的哀思。當太子的梓宮抵達洛陽,哭聲震動了洛河兩岸。
太子被諡為“愍懷”,後人於是稱司馬遹為愍懷太子,惠帝為太子舉行了隆重的國喪,並且為太子服長子斬衰,這是最重的喪服。
五月己巳,惠帝冊立皇孫臨淮王司馬臧為皇太孫,詔命前太子妃王惠風為太孫太妃,返回東宮教導皇太孫,以前東宮的太子屬官全部轉為太孫屬官,由相國趙王司馬倫兼任太孫太傅。
當日,趙王與皇太孫從西掖門出發,沿著當日太子被廢時離宮的路線返回東宮,以前東宮的宮娥、侍從都在銅駝街上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