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王如此濫封只能爭取部分寒門士族的支援,因為高門士族子弟大多透過“九品中正”制,被評為上品順利入仕;只有寒門士族子弟才會去舉“孝廉”舉“秀才”,也只有寒門士族子弟才稀罕做那些不入流的小官。
由此可見趙王黔驢技窮。趙王是透過兵變攥取政權的,他依靠的是中下級禁軍將領,這些禁軍將領的出身大多不高,也就是說趙王在政治上的根基其實很薄弱,支撐司馬家政權基礎的是高門士族,而趙王缺乏有效的籠絡手段。
高門士族大部分與趙王陽奉陰違,比如何劭、樂廣、傅祗等等眾多早已功成名就的朝臣,雖然坦然接受了趙王的偽官職,但卻都只拿俸祿不出力。這部分人始終悠然世外,他們心裡很清楚,自己無需為官爵祿位擔心,無論誰做皇帝,都不敢得罪他們這個階層,都少不了他們一杯羹。既然如此,何苦要冒險去做什麼忠貞之臣呢?
所以,當皇室需要他們挺身而出的時候,他們裝聾作啞;趙王任命他們仕宦偽朝,他們也無可無不可,最後趙王覆滅之時,他們還是袖手旁觀。
稍有氣節的朝臣,則選擇與趙王不合作,不接受偽朝的職務。比如平原王司馬乾,就拒絕了衛將軍的任命;比如太原內史劉暾,趙王任命他為徵虜將軍,不受;比如尚書高光,趙王給他升官,不受;還有揚州刺史何攀,趙王召他進京,何攀死活不願意,趙王怒了,要殺他,何攀只好上路,病死在途中。
另外也有少數朝臣公然反對趙王,不過他們的動機並非忠君愛國,而是與趙王有仇。
比如趙浚被趙王誅殺,他的兒子趙驤就逃亡到鄴城投靠成都王司馬穎;石崇、潘岳也被趙王所殺,石崇的從子石超就逃亡到鄴城,潘岳的從子潘尼則逃亡到許昌投靠齊王司馬冏。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琅琊王氏,在名門望族中他們反對趙王最為積極,這是因為此前琅琊王氏與賈氏走得太近,所以被趙王打壓得最厲害。琅琊王氏的招牌人物,尚書左僕射王戎是裴的岳父,裴死後,王戎被連坐免官;琅琊王氏的另一個招牌人物尚書令王衍,被趙王禁錮終身。趙王篡位之後,王衍擔心趙王於己不利,就佯裝發瘋,拿刀在家裡狂呼大叫,把婢女給砍傷了,這個大名士不僅善於裝清高,還十分善於表演。
所以趙王不倒,則琅琊王氏沒有出頭之日。王衍的弟弟王澄當時是成都王司馬穎的從事中郎,他後來極力鼓勵成都王舉兵勤王;王衍的另一個從弟王敦,在洛陽擔任黃門侍郎,趙王派他去勸說時任兗州刺史的叔父王彥前來歸順,結果王敦到了兗州,反勸王彥舉兵反抗趙王。
二、勤王!勤王!
趙王如此迫不及待地篡位,可幫了齊王司馬冏的大忙。此前齊王的生死全在趙王的一念之間,哪天趙王心情不好讓惠帝下道詔書誅殺他,齊王只有引頸受戮,完全沒有反抗的能力。
暗地裡,齊王偷偷摸摸招募了一些士兵,可是這點兵力還不夠洛陽禁軍塞牙縫。許昌雖然有兵,豫州各郡也有不少地方兵,將這些兵力糾合起來數量還蠻可觀,可惜齊王沒有許可權做到。齊王的官職起先是平東將軍,趙王篡位之後,給他升級為鎮東大將軍,但是他沒有被任命為“都督”,沒有調動地方兵馬的許可權,各郡太守不會聽他指揮。
退一步講,即使齊王受命“都督豫州諸軍事”,他依然沒有用武之地。都督的許可權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都督並沒有徵兵的權力,但凡軍事上的舉動:出征、大規模調動兵馬,都需要朝廷下詔書批准。所以沒有惠帝詔令,齊王還是無法調動地方兵馬,除非他矯詔,而矯詔是死罪。
總而言之,無論在法理上、還是在軍事實力上,齊王都無法與趙王抗衡。因此齊王在許昌一日三驚,始終陪著小心,對趙王派來的監軍管襲也恭恭敬敬,甚至不惜借用王處穆的人頭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