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閉門不出。楊濟被檳棄在朝堂之外,眼看兄長不停的出乖弄醜,鬱悶無比,他問朋友侍中石崇:“外面人們怎麼說?”
石崇回答:“令賢兄執政,卻疏離宗室,這個似乎不妥,還是容納天下賢良之士為善。”
楊濟嘆了口氣,說,“你去見我大哥,勸勸他吧,我勸了都沒用。”
石崇於是求見楊駿,結果被楊駿拒之門外。石崇接著上奏章進諫,結果這些奏章引來了一紙委任狀,石崇被趕出洛陽,到南方荊州做刺史去了。
楊濟又向朋友,時任尚書左丞的傅鹹述苦,無比沮喪的表示他已經看到了楊家悲慘的結局,“如果家兄現在徵還大司馬(汝南王),退位避賢,那麼我楊家門戶可能還可倖免,否則,恐怕要赤族了。”
傅鹹陪著他一起嘆息,說,“只要徵還汝南王,天下人就會認為令兄是大公無私的賢臣,楊家肯定會太平無事。不僅太平無事,而且無需退避,可以確保權勢。臣子不可以專權,不僅僅外戚如此,宗室也要如此。外戚、宗室最好唇齒相依、共扶王室,如今宗室失勢,如果外戚能施以援手,他日外戚有危難,必定可以倚重宗室,引為奧援。這是一個互利同榮的,你還是勸勸令兄吧,唉……”
傅鹹與父親傅玄都是西晉名臣,傅鹹為人“剛簡有大節。風格峻整,識性明悟,疾惡如仇,推賢樂善”。
傅鹹曾對楊駿說:先帝剛死,皇帝要服喪,所以託你代為掌管政事,但是天下人都不認為這樣做妥當,都替你感到擔心。歷史上有周公輔佐成王,周公是聖人,尚且不免被人誹謗,可見周公這個位置是不容易坐的。何況皇帝早已成年,不是成王幼年時那種情況,如今先帝已經下葬,皇帝也已經除服,你也應該考慮一下,還政給皇帝了吧。
這種話當然是楊駿最不愛聽的,傅鹹不死心,一而再再而三的勸,楊駿惱了。他計劃著想把傅鹹趕出洛陽,到關內去做太守。幸虧有楊濟和外甥李斌幫著說情,說:“傅鹹德望很高,為人正直,把他貶斥走影響不好。”楊駿這才住手。
政壇鬼蜮莫測,越是位高權重越應該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楊駿卻懵裡懵懂,身處險境卻不知畏懼,還如此戀權不知好歹。這樣的人簡直是在插標賣首,有很多人預料到他的結局不會太妙。
因此大家都刻意與楊家保持著距離。不僅朝臣們達成了共識,連朝野之外的人也瞧出了端倪。
當時有個匈奴人叫王彰的,楊駿召他做司馬,王彰推辭不受。別人感到奇怪,王彰說沒什麼好驚訝的,楊駿“暱近小人,疏遠君子,專權自恣,敗無日矣!”他可不願意跟著一塊倒黴。有一個隱士叫孫登的,楊駿要強行召他做門客,他就透過裝死來逃避。
還有一些人,因為是楊駿的親戚,想疏遠也無法疏遠,那怎麼辦?有一個叫蒯欽的,當時官任弘訓少府,他是楊駿姑媽的兒子,兩人從小玩到大的。蒯欽想自救,於是使勁地給楊駿挑毛病、言詞犀利尖刻,讓別人聽得都很寒心。蒯欽嘆口氣說,我也是被逼無奈啊,楊文長雖然笨了一點,但是他不會因為我罵他而殺我,只會疏遠我,我被他疏遠才能保住這條小命不陪他一塊兒玩完啊。要不然,我宗族都要受他連累不能保全啊。
這些預測很接近事實,楊駿在朝堂上頤指氣使,他不知道,賈皇后偷偷派往荊州聯絡楚王司馬瑋的使者已經上路了。
在洛陽街頭,又開始傳唱一首新的童謠,童謠內容是講述一隊遠征的將士,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擒獲敵酋斬首殺頭。童謠的內容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但是它的名字很讓人聯想,這首童謠叫《折楊柳》
五、盟友倒戈
此前世人普遍認為賈、楊兩家是政治盟友。當年賈充與楊珧聯手,是擠走齊王攸、擁立司馬衷的哼哈二將。如今他們如願以償把司馬衷捧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