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萬邦來朝 (第2/4頁)
明夜泊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煞有介事,看來這位永樂大帝真是得罪了不少人,很不受某些人群的歡迎啊!
永樂年間,朱棣一掀眉毛,冷笑起來:都說史筆如刀,文人一支筆,寫黑為白,劃白為黑,朕今日算是見識到了。”
“給朕查!將那背後造謠的賊子通通查出來……”這位永樂大帝可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主,殺起人來和他爹一樣,老熟練了,朕倒要看看,他們的脖子是不是和嘴一樣硬,或者脖子上是不是有兩個腦袋!
隨著他一聲令下,天下掀起腥風血雨。
而高懸的水境之中,正蔓延著腥風血雨。
【……完成了對不服從者的血腥清洗,接下來就是對靖難有功之臣論功行賞,在這一點上,朱棣倒是比他爹大方許多。】
【結束一切關
于靖難之役的收尾工作後,這位大明天子開始規劃他的大明江山——建文帝費了半天勁都沒完成反而把自己整翻車的削藩,在朱棣的手中得以實現。屯田養民,興修水利,治理運河,貫通南北,遷都北京……破敗的大明江山在朱棣的手中一點一點重新復甦,恢復舊貌,又向著新的高峰擎升,煥發出新的光彩!】
水鏡之中,是自上而下俯瞰的大明版圖。
原本被戰爭所摧毀的廢墟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拂去,重新化作田野、城池、滾滾奔湧的長河,以及在大地上繁衍的百姓。
瀰漫在這片土地上的荒涼與蕭瑟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牛羊的哞聲,孩童的歡笑。
【不僅如此,朱棣還命人編撰了一部集經史子集、釋藏、道經、醫藥、戲劇、平話、工技、農藝為一體的《永樂大典》,這部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無疑是華夏文化的輝煌結晶,全書共計3億7
寧公2037關僅品便有60關
十萬字,分22937卷、儀日求使有60卷,分裝成11095冊,可謂準定色者!i
【遺憾的是,傳到後世的《永樂大典》卻已經遺失了90以上,只剩下八百餘卷,四百冊左右,且並非正本,而是嘉靖年間的抄寫本。正本《永樂大典》的去向至今不明,後世史學家多番探索,也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這部曠世之作要麼已經被焚燬,要麼被嘉靖皇帝帶入了陵墓中。】
“哎呀!”
看到這裡,無數平行時空的文士情不自禁嗟嘆出聲:怎麼就不見了呢?
那可是3億7千萬字啊,經史子集醫道匠農無所不包,難以想象是何等曠世之作,怎麼就這麼沒了呢?只要想想當初編撰這部書的人是如何嘔心瀝血,代入一下他們的視角,都忍不住痛心疾首啊!
事實上,不用其他人代入了。此時,正在編寫永樂大典的人都像是被敲了當頭一棒,下意識把剛剛寫出來的手稿寶貝似的捧在手中,一個個險些嘔出一口血來。
年紀大的老儒更是一頭跌坐在地上,好半晌才爬起來,踉踉蹌蹌就往外走:《永樂大典》不能丟!我要去見陛下……”
————他們一定要想一個周全的辦法保住這部書,最好多抄寫幾份,放在不同的地方珍藏起來,以免將來再一次“下落不明”!
——這可是無數
人的心血啊!
為《永樂大典》惋惜的同時,也有很多人注意到了朱棣在文治方面的功績————永樂盛世這四個字,已足以概括一切!
這讓眾人驚訝萬分。
“想不到這位永樂大帝不僅能打天下,治理天下的本事也不一般……”
戰神皇帝這個頭銜,帶給人的固有印象就是武功赫赫,文治方面卻不一定了。
“永樂監世……”朱元璋也琢磨著這四個字。什麼樣的程度才能稱之為盛世?
“好一個永樂大帝!”
秦皇漢武,唐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