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第1/2頁)
[美]娥蘇拉·勒瑰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或許我們可稱呼它為「故事組曲」(story suite)?我大概會這樣辦。
這道故事組曲呈現兩個星球,維瑞爾(werel)與亞歐威(yeowe)的晚近歷史。(這裡的維瑞爾並非在《流刑星》出現的維瑞爾星,兩者並不同。我已經說過,我忘記自己寫過那些星球。)這兩個世界以奴役制度為基礎的社會經濟體正進行著革命性改變的歷程。某個評論家由於我竟然將奴役制度視為值得書寫的議題而責備我。我疑惑他究竟生活於哪個行星?
「老音樂」這個名字是某個瀚星男人名字的翻譯版本,其全名為伊思達頓&iddot;阿雅。他在組曲的四個故事其中三篇出場。就時間而言,這個新故事延續前情發展,成為第五樂章,陳述維瑞爾內戰時發生的某樁事件。不過,這故事也獨立存在。書寫它的起源在於我參觀南加州雀斯頓,走訪它位於上游的某個巨大奴隸莊園。見識過這座莊園的讀者或許辨認得出那座花園,那棟房子,鬼影幢幢的土地。
至於書名標題作〈世界誕生之日〉,或許發生於伊庫盟,或許不然。我真的不知道究竟何者為真。這點重要嗎?它並非發生於地球:這個世界的人們與我們的長相稍有差異,但我用在此故事的模本在某些層面影射著印加帝國。如同在偉大的上古社會,如埃及或印度或秘魯,王與神為同一體,神聖者就如同麵包或呼吸一般親近且尋常,而且容易喪失。
以上這七個故事共用某個模式:以某種法門、透過內部結構或某個觀察者的凝視(此觀察者可能跨越藩籬,成為在地者),體現了與我們有所不同的人們的社會,其形體樣貌甚至不同於我們,但與我們擁有類似的感受。首先我創造出差異(為了經營歧異性),接著讓人類情感的火焰環弧躍然,彌合差異的鴻溝。這等想像力的雜耍秀讓我感到眩惑且心滿意足,別無他物可比擬。
最後的漫長故事〈逝樂園〉並非奠基於上述模式,而且,它絕對不是座落於伊庫盟的故事。它發生於伊庫盟之外的宇宙,此宇宙也是個常運作的模式:普遍分享、科幻小說式的「未來」。在這個故事的版本,地球送出星艦飛往別的星球,這些星艦飛行的速度是根據目前現有知識運算,多少顯得寫實主義些的速度,至少顯得較為可行。這樣的星船要花費好幾十年、幾百年來抵達目的地。在這兒,沒有瓦普九號,沒有時間膨脹,只有真實的時間。
換句話說,這是個關於世代星船的故事。兩本很棒的著作‐‐馬汀森(harry artn)的《安妮亞拉》(aniara)(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敘事長詩,運用世代星船為母題與譬喻。此作品共有一百零三篇章,敘事核心為一艘來自滿目瘡痍的地球、預計抵達火星的殖民星船。此移民星船遭逢變故,被彈出太陽系之外,於焉發肇漫長的存在性掙扎)與葛羅斯(olly gloss)的《璀璨長日》(the dazzle of the day)(註:一九九八年出版的長篇科幻小說,處理移民星船遭逢的種種困境、人類與異質生命的互動,以及有別於科技想像的解決之道)、以及許多中短篇故事,都已經運用過這個題材。泰半的中短篇故事讓星船成員在離開地球時進入某種深層冬眠,設定於抵達終點時甦醒。我一直想寫的是真正生活於航行過程的那些人,那些不知有離境地也不知有終點鄉的中間世代。我試了好幾回,但一直無法寫出這個故事,直到某個宗教性的主題現身,方才成形。它纏繞著封印於死寂真空的星船,星船宛如蟲繭,充斥著異質生成、演化形變,無形體的生命。它是蛹的軀體,長翅膀的靈魂。
(寫於二〇〇一年)
成年於卡亥德
作者:愛柏‐塔吉部爐的索孚&iddot;薩特,格森星(註:在作者創造的「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