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23 鄱陽湖大戰
當朱元璋的勢力向南方發展的時候,首先遇到一個強敵是陳友諒。陳友諒原是徐壽輝起義軍的部將,後來他謀殺了徐壽輝,自立為王,國號叫漢。
他佔據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帶,地廣兵多,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割據政權。公元1360年,他率領強大的水軍,從採石沿江東下,進攻應天府,一心想併吞朱元璋佔領的地盤。
朱元璋趕忙召集部下商量對付漢軍的辦法。有的說,跟漢軍的力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張逃到鐘山(在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張拼一死戰,如果失敗,再逃不晚。
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只有新來的謀士劉基站在一邊,一聲不吭。
朱元璋猶豫不決,散了會,把劉基單獨留下來,問他有什麼主意。劉基說:&ldo;我看那些主張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該殺!&rdo;朱元璋說:&ldo;請問先生有什麼辦法打敗敵人?&rdo;劉基說:&ldo;敵人遠道來侵犯,我們以逸待勞,還怕不能取勝?您如果多用財物賞賜將士,再用一點伏兵,抓住漢軍的弱點痛擊,要打敗陳友諒就大有希望。&rdo;朱元璋聽了劉基的話,滿心喜歡。兩個人又商量了一陣,把計策定了下來。
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跟陳友諒是老相識。朱元璋把康茂才找來,對他說:&ldo;這次陳友諒來進攻,我要引他上鉤,沒有你幫助不行。請你寫封信給陳友諒,假裝投降,答應做他的內應;再給他一點假情報,要他兵分三路攻打應天,分散他的兵力。&rdo;康茂才說:&ldo;這事不難。我家有個守門的老僕,給陳友諒當過差。派他送信去,陳友諒準不會懷疑。&rdo;康茂才回到家裡,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寫了信,連夜叫老僕趕到採石,求見陳友諒。陳友諒見了老僕送來的信,果然並不懷疑,問老僕說:&ldo;康公現在哪裡?&rdo;老僕回答說:&ldo;現在他帶了一支人馬,駐守江東橋,專等大王去。&rdo;陳友諒連忙又問:&ldo;江東橋是啥樣子?&rdo;老僕說:&ldo;是座木橋,容易認得出來。&rdo;陳友諒跟老僕談了一陣,吩咐左右擺上酒菜,讓老僕飽飽地吃了一頓,才打發他回去。
臨走的時候,陳友諒對老僕說:&ldo;你回去跟康公說,我馬上就去江東橋,到了橋邊,我叫幾聲&l;老康&r;,請他馬上接應。&rdo;老僕回去後,把陳友諒的話全向朱元璋回報了。朱元璋連聲叫好,當夜派人把江東的木橋拆掉,改成一座石橋。
朱元璋從陳友諒的逃兵那兒得到情報,弄清楚他們進攻的路線,就讓大將徐達、常遇春等分幾路在沿江幾個重要關口埋伏了人馬。朱元璋親自統率大軍守在盧龍山(今南京獅子山),佈置兵士準備好紅黃兩面旗幟,規定了訊號:舉起紅旗就是通知敵人已經到來,舉起黃旗就是命令伏兵出擊。一切都準備好了,只等陳友諒自投羅網。
陳友諒自從老僕走後,立刻下令全體水軍出發,由他親自帶領,直駛江東橋。哪想到到了約定地點,竟沒見木橋,只有石橋。陳友諒的部將們都起了疑心。陳友諒想,別管他是石橋還是木橋,只要找到康茂才就好。他就到石橋旁邊,一連喊了幾聲&ldo;老康&rdo;,也沒人答應。陳友諒這才想到自己上了當,急忙命令船隊撤退。
朱元璋發現敵人中計,立刻叫兵士舉起黃旗,發動進攻。一霎眼間,戰鼓齊鳴,岸上伏兵一起殺出,水港裡的水軍也加入戰鬥。
陳友諒受到突然襲擊,幾萬大軍一下子亂了套,被殺死的和落水淹死的數也數不清,兩萬兵士、一百多艘戰船被朱元璋的將士俘獲。陳友諒在部將保護下,搶了一條小船,總算逃了命。
這一仗打得陳友諒大傷元氣。朱元璋的聲勢卻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