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裡呆不住,也可以把人馬拉到南邊去。&rdo;耿京接受了辛棄疾的意見,就派義軍總提領賈瑞做代表,到建康去見宋高宗。賈瑞是個不識字的武將,不懂得朝見禮節,要求耿京派辛棄疾跟他一起去。耿京同意了。
公元1162年,賈瑞、辛棄疾帶著十幾個隨從人員到了建康。宋高宗聽說山東義軍派人來歸附,十分高興,當天就在行官裡召見他們。辛棄疾陪同賈瑞上朝,從容不迫地宣讀了他代義軍起草的奏章,報告北方義軍的抗金情況。
宋高宗立刻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對賈瑞、辛棄疾也各封了一個官銜,要他們回去向耿京傳達。
賈瑞和辛棄疾完成了任務,高高興興地離開建康回去。不料,在經過海州(今江蘇連雲港)的時候,聽到一個不幸的訊息。原來,在他們離開義軍的那段時間,耿京被人殺害了。
殺害耿京的是個義軍的將領張安國。在金朝官府加緊他們的誘降活動以後,張安國為了貪圖金人的賞賜,勾結耿京手下另一個部將,趁耿京沒防備,闖進營帳把耿京殺了。張安國投奔金軍後,金朝把這個叛徒封為濟州(今山東鉅野)的州官。義軍失去了首領,又不甘心跟張安國投降金軍,大多散夥走了。
辛棄疾聽到這個訊息,又是痛心,又是氣憤,一定要除掉叛賊,為耿京報仇。他跟海州的守將一商量,就有不少將士自動要求跟辛棄疾去除奸。
辛棄疾帶了五十名勇士,一起騎馬奔向濟州。
辛棄疾的隊伍到了濟州官府,叛徒張安國正在裡面設宴請客,一聽是辛棄疾來了,有點心虛,但是一時還弄不清他們的來意,就吩咐兵士讓他們進來。
辛棄疾和同去的勇士闖進大廳,看見張安國跟一些叛將正在宴席上喝酒作樂,氣得眼都紅了。他們也不跟張安國說話,擁了上去,七手八腳把張安國捆綁起來,拉出衙門。等濟州兵士趕來的時候,他們已經把張安國縛在馬上。
濟州的兵士見了辛棄疾威嚴的神色,沒人敢動手。辛棄疾當場向兵士們宣佈說:&ldo;朝廷大軍馬上就要來了。大家誰願意抗金的,參加到我們隊伍裡來吧!&rdo;濟州的兵士多數原來跟過耿京,聽到辛棄疾一號召,有上萬人願意跟他們走。辛棄疾立刻帶著義軍,押著叛徒,直奔南方。
辛棄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營,南宋朝廷審清楚張安國的罪行,立刻把他砍頭示眾。
辛棄疾回到南方後,被派到江陰做官。他不顧自己職位低微,好幾次向朝廷提出抗金的主張,可惜都沒有被採納。後來,雖然做了幾任地方官,還建立過一支&ldo;飛虎軍&rdo;,但是始終沒有能夠實現他北伐中原的願望。在他四十二歲那年,竟受朝廷官僚打擊,被迫退休。他一生寫下了許多反映他的豪放性格和愛國熱情的詞。他的詞在我國文學史上佔很重要的地位。
就在辛棄疾南下那一年,宋高宗退位,由他的侄兒趙昚(音shèn)接替皇位,這就是宋孝宗。
212 陸遊臨終留詩
宋孝宗剛剛即位的時候,決心改變屈辱求和的政策,很想做一番恢復中原的大事業。公元1163年,他任用了一名很有名望的老將張浚(音jùn)做樞密使。
張浚決定出兵北伐,並請朝廷發布詔書,號召中原人民奮起抗戰,配合宋軍收復失地。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