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民間故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刀斬首。鄧忠也在亂軍中被殺。後人為了紀念鄧艾的功績和悲壯的結局,寫下了這樣一首詩:“自幼能籌畫,多謀善用兵。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功成身被害,魂繞漢江雲。”在遙遠的古代,有一位少年英才,名叫鍾會。他早年便以智慧著稱,被譽為神童,曾任秘書郎。他的智謀甚至超過了司馬家族,被譽為當代的子房。在壽春,他運籌帷幄,為國家的繁榮出謀劃策;在劍閣,他英勇善戰,如鷹擊長空。然而,他並未選擇像陶朱公那樣隱居山林,而是執著於追求自己的夢想,最終魂歸故鄉,令人痛惜。與此同時,還有一位英勇的將領,名叫姜維。他來自天水,才華出眾,被譽為涼州的異才。他師從於尚父,繼承了武侯的智謀。他膽識過人,無所畏懼,雄心壯志,誓不回頭。然而,在成都身死的那一刻,漢將們為他感到無盡的哀痛。鍾會、鄧艾、姜維等英勇將領相繼離世,張翼等也在亂軍之中英勇犧牲。太子劉璿、漢壽亭侯關彝等都被魏兵所殺。整個軍民大亂,相互踐踏,死傷無數。十天後,賈充率先抵達成都,安撫民心,局勢才逐漸穩定。他留下衛瓘守衛成都,然後將後主遷移到洛陽。只有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郎郤正等少數人跟隨在後主身邊。廖化、董厥等人則因病無法隨行,最終鬱鬱而終。此時,魏國的景元五年已經改為鹹熙元年。春天三月,吳國將領丁奉看到蜀國已經滅亡,便收兵返回吳國。中書丞華核向吳主孫休奏報說:“吳國和蜀國就像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我料想司馬昭很快就會攻打吳國,請陛下加強防禦。”孫休聽從了他的建議,任命陸遜的兒子陸抗為鎮東大將軍,兼任荊州牧,守衛江口;左將軍孫異則負責守衛南徐等處的隘口;同時,沿江一帶佈置了數百個營寨,由老將丁奉總督,以防備魏軍的進攻。建寧太守霍戈得知成都不保後,身穿素服向西大哭三日。眾將都勸他速速投降,但霍戈卻說:“道路隔絕,我們不知道主上的安危如何。如果魏主能以禮相待,我們再舉城投降也不遲;萬一主上受到侮辱,我們作為臣子的豈能獨活?”眾人認為他說得有理,於是派人前往洛陽打探後主的訊息。當後主抵達洛陽時,司馬昭已經返回朝廷。他責備後主說:“你荒淫無道,廢賢失政,理應受到誅戮。”後主嚇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文武百官都上奏說:“蜀主既然已經失國失政,幸好他早日歸降,應該赦免他的罪行。”於是司馬昭封禪為安樂公,賜給他住宅和月用度,還賜給他絹萬匹、僮婢百人。後主的兒子劉瑤以及群臣樊建、譙周、郤正等人也都被封為侯爵。後主感激涕零地退出朝堂。司馬昭因為黃皓禍國殃民,下令武士將他押出市場處以凌遲之刑。霍弋得知後主劉禪受封后,決定率領他的部下來到司馬昭的府邸投降。第二天,劉禪親自到司馬昭的府邸表達謝意。司馬昭設宴款待他,席間先是表演了魏國的樂舞,這讓蜀國的官員們感到傷感,唯獨劉禪面帶喜色。司馬昭見狀,便命令蜀國的樂舞隊上前表演,蜀國的官員們紛紛流下眼淚,而劉禪卻仍然笑容滿面,彷彿置身事外。酒過三巡,司馬昭對賈充說:“人的無情,竟然可以達到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在世,也不能長久地輔佐他,更何況是姜維呢?”他轉向劉禪,問道:“你懷念蜀國嗎?”劉禪回答:“這裡很快樂,我不懷念蜀國。”過了一會兒,劉禪起身去更衣,郤正跟在他身後,低聲對他說:“陛下怎麼能說不懷念蜀國呢?如果司馬昭再問你,你應該含淚回答:‘我的祖先墳墓都在蜀地,我心中悲痛,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這樣,晉公一定會讓你回蜀國的。”劉禪牢記在心,回到席間。酒過半酣,司馬昭又問劉禪:“你懷念蜀國嗎?”劉禪按照郤正的話回答,眼中含淚,卻強忍著不讓淚水流下,於是閉上了眼睛。司馬昭笑著說:“你怎麼說得和郤正一模一樣呢?”劉禪睜開眼睛,驚訝地看著他說:“確實如您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