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當時在電視裡、網路媒體裡看到“南海一號”的報道,我很激動。”
蕭方笑了笑:“所以,那時在你心中,就埋下了一顆種子?做水下考古研究的種子?”
“是的,”郭超仁如實回答,“再加上,我爸和祖輩們做的工作,都和江海有關,我也很自然地有一種,怎麼說呢,‘向海而活’的理想吧。”
蕭方抿唇一笑:“巧了,我也是。我就是本地人,大學特意讀了文博專業,為的就是以後回到家鄉,能進這家博物館。總算不負所望吧!”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我比你大一點,我大概是十三歲時,親眼目睹‘南海一號’被拖進水晶宮的。真的很震撼!”
理想照進現實,這樣的人活得很幸福,郭超仁心想,他是,任燃是,蕭方也是。
說話間,蕭方已帶他們走到了“海上敦煌在陽江”的門口。
蕭方語氣突然沉重起來:“黃偉宗先生,是2024年1月21日逝世的,享年89歲。現在已經是五週年了。”
在生前,黃偉宗先生,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也是文化界的名人,碩果累累,曾得到“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榮譽稱號。
帶著任燃、郭超仁進展廳,蕭方介紹道:“2003年9月,時任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專案開發研究組組長的黃偉宗先生,帶領專家組一行人,來陽江考察‘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遺蹟’,他提出了說法‘海上敦煌在陽江’的說法。‘南海一號’的考古發掘,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眾多的歷史文獻記載、考古發現,都能證明,陽江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長河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至少是一箇中轉站。
“在博物館選址的時候,黃偉宗先生也曾親自參與,並編著《海上敦煌在陽江》一書。黃先生認為,‘南海一號’必須留在當地,進行保護和陳列展覽。他的觀點得到全國各級各界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同,最後,‘南海一號’成功落戶海陵島。”
邊聽講解,邊看著展廳幕牆上的圖文資料,任燃說:“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且不說,船體脆弱經不起折騰。把文物留在當地,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文物和歷史的原始資訊。”
“是的,”蕭方目光幽深,“百姓們向海而生,向海而活,如此這般,才造就了千年海絲文化,所以我們一定要讓文物繼續‘接地氣’。”
任燃接了話:“更不用說,一個大型的考古專案,能促進文旅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這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