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船過渡為鋼鐵蒸汽輪機,但整個武器裝備,還是不如日方。
這張圖展示了在致遠艦水下考古中出水的武器彈藥。寶子們可以先看一看。這是一種老式炮彈。根據相關資料,日軍採用的彈藥早已迭代,不僅如此,他們還配備了一種新型炮彈。這種炮彈裡填充了苦味酸炸藥,北洋水師的軍艦一旦被擊中,便會很快劇烈燃爆,毫無疑問,這種驚人的殺傷力,遠遠超過北洋水師。
除此以外,日方早就從英國購置了大量的速射炮。比起北洋水師的傳統火炮,射速快了5—10倍。所以,雖然北洋水師的發彈命中率並不低,甚至比對方還要高8%,但由於射速懸殊太大,便不得不處於非常被動的位置。
這就好比,你和一個人比賽誰先跑到終點,哪怕你用了單車,但人家騎了摩托,你有幾分勝算?只能徒嘆奈何!
第三個觀點,北洋水師的戰艦本身出現了問題,也有可能導致作戰不利。以致遠艦為例。過去,學術界的普遍看法是,這艘軍艦是因被日艦“吉野”號發射的魚雷擊中而沉沒的。
實際上,當考古隊對艦體遺骸進行研究時,便發現致遠艦的穹甲,有很明顯的外翻痕跡。這種痕跡,只能是因為鍋爐爆炸引起。一個合理的推測是,致遠艦在高速衝向敵艦時,由於強排風的作用,鍋爐壓力瞬間增大,導致劇烈爆炸。這種爆炸的型別,在艦船初期並不少見。
如果說,我們不對沉艦進行探摸、打撈和研究,僅憑文獻資料的記載,很難完全還原當時的歷史。我很喜歡歷史學家王立群老師的一個觀點,《史記》等等文獻資料,是歷史的第二現場;我們今天的每個人,卻是在歷史的第一現場。
我想說的是,藉助考古學,我們或許能用“實證”的方式,回到歷史第一現場。
只有想方設法回到第一現場,我們才能拋開那些宏觀大論、春秋褒貶,轉而關注微觀的一個個人,一件件物,給予他們足夠的認知,和最大的尊重。
最後,我想用一張圖來結束今天的課程。圖片上的這個菸袋,是北洋水師經遠艦的遺物,當然我們也叫它們文物。菸袋上還有一首詩詞,作者署名為“知不足”。
詩中說:“臥柳湖邊艤釣舟,淫雲如水拍天流。一竿曉入秋光裡,縱有風波未解愁。煙柳隋堤自昔聞,平山堂畔女如雲。各君來話當時事,如看揚州月二分!”這寫的應該是,海軍官兵的離愁別緒。
畢竟,這一別,可能就是天涯兩端,生死兩茫茫!誰能不愁,誰能不恨?
二分揚州月,還掛在故鄉的枝頭。
但可惜,海風蕭蕭,在經遠艦沉沒的那一瞬,將士們已沉淪於萬仞鯨波!
——《超仁水下課堂》第三十六期,東海上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