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吏能自喜”,33歲時就辭職不幹,下崗回家了。第一,我想他可能因為拔擢無望。第二,他自己也覺得官場險惡。第三,也許如此,也許並不如此,大清王朝,無官不貪,他焉能例外,估計撈得也差不多了。就此金盆洗手,一直到老,到死,也不再出山。
中國文人不想當官,或有官不當,具有此等覺悟者,恐怕不是很多的。當了官能激流勇退,不是駑馬棧豆,戀戀不捨,而是義無反顧,抬腿就走,具有此等勇氣者,好像就更少了。而根本未到應該致仕的退休年齡,他也用不著偷偷摸摸改履歷表上的出生年月;33歲,按當代說法,剛過退團年齡吧?袁枚就自己炒了自己的魷魚,這不僅是中國文人的唯一,說不定還是世界文人中的第一呢!
他在江寧任上,曾購得小倉山畔一座廢舊園林,略加修葺,名之隨園。後來,《紅樓夢》走俏時,老先生竟腆著臉自我吹噓,“彼大觀園哉,即舍下之隨園也。”他大概依據此園原系康熙織造隋氏舊產而有此猜想;人,有金絕對是要往臉上貼的,文人,猶甚,反正吹牛也用不著上稅。據清人錢泳《履園叢話》:“隨園在江寧城北,依小倉山麓,池臺雖小,頗有幽趣。乾隆辛亥春二月初,餘始遊焉。時簡齋先生尚健,同坐蔚藍天,看小香雪海,讀畫論詩者竟日。”按我骯髒想法,當時,他作為江寧知縣的這次地產交易行為,肯定有貓膩,肯定三文不值兩文,而且肯定名曰廢園,未必會多麼荒蕪頹圯的。
乾隆十三年(1749),他辭官後退居園中,以詩酒自娛,他的招牌著作《隨園詩話》,陸續問世,其實等於是他主編的一本發表詩作以及評論,不定期出版的刊物。由於中國的官員,好風雅,中國的文人,好高攀,中國的百姓,好追星,這部點鐵成金,一舉成名的出版物,風靡大江南北,影響巨大。那時,他不用付給作者稿費,相反,而是投稿者,送詩者,求評者,唱和者,是要具一份贄見之禮,而且恐怕不能太過菲薄。這樣,《隨園詩話》是他的生財之道,遂成了他的一棵搖錢樹。
他稱他自己:“好味,好色,好葺屋,好遊,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璋彝尊、名人字畫,又好書。”可好風雅,是要有物質基礎的,以上諸好,無一不需要大批銀兩來開銷打發。因此,一個文人,活得苟且齷齪與光明磊落,活得小肚雞腸與達觀奔放,活得低三下四與清高正直,活得軟弱缺鈣與鐵骨錚錚,都可能合二而一,並行不悖的。有什麼辦法呢?這就是那個封建專制社會里面一個文人,不準備拿雞蛋往石頭上碰,還想活得長久一點的處世哲學。心裡想的,嘴上說的,身體力行的,絕對不可能三點成一線,像小衚衕趕豬那樣直來直去的。在中國,有幾個文人,不多好幾個心眼呢?
乾隆三才子(5)
這就是袁隨園讓當時人,讓後來人搖頭不迭的現實主義。
我是不怎麼服氣那些動不動指責文人患了軟骨症,或佝僂病的勇敢者、大義凜然者、怒髮衝冠慷慨激昂者的,聲嚴色厲,義形於色,氣沖斗牛,壯懷激烈。可我一直在想,閣下,你為什麼不身體力行做出一個英勇赴義誓死如歸拋頭顱酒熱血的樣子來,讓我們見識見識?卻總是抄著手,抱著拳,說不定還摟著一位嬌滴滴的三陪女,要別人往刀尖槍口上撞?這種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的蠱惑,是不是有一點居心不良?
歷代統治者對付文人的兩手,一是文字獄,一是利德祿。硬的一手用來鎮壓不合作的反抗者,軟的一手用來收賣肯合作的順從者。袁枚絕對不是前者,但也不完全是後者。他能苟活到81歲,才壽終正寢,一輩子平平安安,甚至可以說是基本上是在快樂中度過,看來,統治者的這兩手,對他不起什麼作用,實屬難能可貴。
一,在所謂的康雍乾“盛世”中,眾所周知,那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全部生存史上,活得最沉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