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3/4頁)
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斯利姆升任東方集團軍司令。不久,東方集團軍改稱第14集團軍。 1944年2月,日軍進攻若開,斯利姆率部堅守。這次戰役歷經三個星期而以日軍的徹底失敗告終。 若開戰役之後,斯利姆計劃重新佔領緬甸,為此必須大量殲滅日軍的有生力量。這一機會很快到來。3月,日軍猛攻英帕爾和科希馬。戰事之初,危機四伏,但由於斯利姆具有迅速恢復的能力和不甘失敗的決心,加上蒙巴頓有力的後方支援,危機都被克服了。斯利姆堅持拖垮日軍的政策,利用英帕爾的緊固防禦力量斃傷日軍。一俟反攻機會到來,他號召已經精疲力竭的官兵再努一把力,發起強勁反攻,將日軍打退到欽敦江的另一邊。這次戰役,參戰的10萬日軍中有5。3萬人被斃傷或打散;參戰的3個日軍師團中有2個師團失去戰鬥力。這是日軍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陸地戰敗,日軍戰無不勝的神話破滅了。 從英帕爾之戰勝利到佔領仰光這段時間,斯利姆充分展示了他作為指揮官的最高水平的帥才。在歐洲戰爭勝利前,東南亞戰區的人員和物資補充從未得到優先考慮。斯利姆不得不用最少的資源在最不利的地形和氣候中打了一場運動戰。他用即興指揮的才能和智謀,充分利用突襲方式,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皇家空軍的能力等方式來彌補資源上的不足。
第九部分斯利姆 元帥(3)
斯利姆夫婦在與英軍高階將領交談
儘管向緬甸進攻的政治目的是佔領曼德勒和首都仰光,但斯利姆正確地認定他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擊敗敵人。一旦達此目的,整個緬甸將在他的控制之中。因而英帕爾戰役後獲得主動權時,他不斷地向日軍施加壓力,給日軍一次次殲滅性打擊,從不讓日軍有喘息之機。斯利姆靈活指揮的一個典型例子是開始挺進緬甸後突然改變了計劃。這一改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略上較為有名的舉動之一。原來所有的情報表明日軍準備在伊洛瓦底江北面和曼德勒與盟軍開戰,後來查明這一情報不準確,日軍顯然想以伊洛瓦底江作為他們的主防衛線。斯利姆毫不猶豫地把他的兩軍之一轉移到另一不同的目標。他的部隊悄悄穿過叢林,渡過伊洛瓦底江,同時仍給日軍以曼德勒是主要目標的假象,然後,在首都南面70英里處的敏鐵拉開戰了。敏鐵拉之戰對日軍來說是一場災變。斯利姆抓住有利戰機,率領他的部隊,包括重型坦克和大型運輸車隊,穿過1000英里未開化的土地,選擇不同時間分散渡過伊洛瓦底江,使日軍摸不著頭腦,無法確定他的主要進攻目標,從而給日軍以毀滅性的打擊。1945年5月5日,斯利姆在仰光與從海上登陸的部隊會合,完成了佔領緬甸的戰略目標。 斯利姆在緬甸作戰的勝利來自於他建立在不可思議的洞察力之上的細緻周密的戰術和邏輯上的推理計劃。他善於迅速地利用空中支援在交通不便的叢林作戰中的潛力和價值,使日 ?常用的包圍和滲透戰略失去效力。在組織方面,他拋棄了不合適的標準編隊,而採用最適應叢林地形馱騾與機動運輸相結合的方式。但是,一旦出現需要速度而地形又允許的情況,他立即將他的一些編隊建立在機械化和機動化之上,正如他在敏鐵拉的進攻和向仰光的突擊那樣。 1945年6月,斯利姆升任東南亞戰區盟軍地面部隊(即第11集團軍群)司令。1946年,斯利姆回到英國擔任帝國國防學院院長。1947年,他離開軍隊擔任英國鐵路委員會副主席。1948年,斯利姆被召回服現役,出任帝國總參謀長。 1953年,斯利姆被封為子爵並奉女王之命出任澳大利亞總督至1960年。1956年,斯利姆出版了回憶錄《轉敗為勝》。 1970年12月14日,斯利姆在倫敦逝世。 (張正軍)
第九部分斯帕茨 空軍上將(1)
如果僅就名氣來看,斯帕茨恐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盟軍著名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