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1/4頁)
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原軍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1945年9月,為保衛抗戰的勝利果實,與鄧小平一起指揮上黨戰役,一舉殲敵3。5萬人,取得上黨戰役的勝利。接著,劉伯承揮師東進,組織以邯鄲為主要戰場的平漢戰役,殲滅敵人兩個軍,爭取了敵一個軍戰場起義。上黨戰役和平漢戰役的勝利,不僅粉碎了國民黨控制晉東南要地和打通平漢鐵路的企圖,鞏固了華北解放區,也有力地配合了毛澤東、周恩來等在重慶同蔣介石的和平談判,迫使其同意簽訂“雙十協定”、“停戰協定”,召開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他與鄧小平組織指揮隴海鐵路自衛反擊戰役,殲敵1。3萬餘人,而後,又發起定陶戰役,殲敵4個旅,1。7萬餘人。9月,又進行了鉅野戰役,重創敵主力第5軍和整編第11師。之後,又進行鄄城、滑縣、鉅野和豫北等戰役,取得十戰十捷,共殲滅敵人20餘萬人,有力地配合了全國其他戰場作戰,粉碎了蔣介石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 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根據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關於“大舉出擊,經略中原”的戰略決策,率領12萬大軍一舉突破黃河天險,挺進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1948年冬,他與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一起組織指揮淮海戰役,一舉殲敵55萬多人。翌年4月,率部協同第三野戰軍發起渡江戰役,解放華東廣大地區。南京解放後,劉伯承擔任南京市委書記、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市長。同年冬天,又與鄧小平一起指揮所部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第一野戰軍一部的配合下實施西南戰役,在短時間內解放四川、雲南、貴州、西康四省。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劉伯承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和軍事委員會委員。 1950年1月,劉伯承出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他領導西南地區軍民肅清匪患,恢復經濟,籌劃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為鞏固發展西南邊疆做出了重要貢獻。同年軍事學院成立時,劉伯承出任院長兼政委。1954年起先後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訓練總監部部長等職。1955年9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57年9月,劉伯承調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高中級指揮員,為我軍的院校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1959年後,劉伯承負責軍委戰略小組的工作,經常深入部隊和邊海防進行調查研究,重視反侵略戰爭的戰場準備,提出了許多戰略性的建議,在加強國防建設和保衛邊疆的作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66年1月後,劉伯承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在十年內亂期間,他身患重病,但仍關心著黨和國家的安危。1980年8月17日,由於年邁和健康原因,劉伯承寫信懇切請求批准他辭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獲得批准。1982年8月6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七中全會一致透過《給劉伯承同志的致敬信》,對劉伯承的生平事業和優秀品德做了全面的評價。 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趙煥明)
第五部分劉少奇(1)
劉少奇(liu shaoqi,1898—1969),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之一,抗日戰爭時期曾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中共中央華中局書記兼華中軍分會書記,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政治委員,新四軍政治委員等職。 劉少奇1898年11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寧鄉縣炭子衝。曾用名劉衛黃,化名陶尚行、胡服等。五四運動前上過村私塾、縣中學、湖南陸軍講武堂,以及長沙高等中學、保定育德中學附設留法預備班、上海外國語學社。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