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長安反應 (第2/4頁)
西城奕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見到稱病幾天的李世民進來,李淵停住了口。
他在心底裡是愧對李世民的,畢竟若不是他棄用李世民,強行扶李元吉領兵掛帥,也不會得此慘敗。若是一開始就讓李世民出征,雖然勝負未知,至少不會落得如此慘敗。
如今丟了晉陽不說,還要李世民前往收拾爛攤子。
更何況,自己正發表退縮意見的時候,李世民就進來了。父子對視略顯尷尬。大業十一年,楊廣巡幸北方被起義軍圍困,李淵不敢援救,十六歲的李世民登場馳援。大業十四年,李淵晉陽起兵,在潼關遭遇隋將宋老生頑強抵抗,萌生退守晉陽的打算。也是李世民陳清利弊,力主進攻,隨後更是親自上戰場擒殺宋老生,為大唐奪取關中奠定如今問鼎之勢。
每一次,李淵退卻的時候,李世民竭力勸阻,又如戰神般橫推一切敵手。
“兒臣叩見父皇”,李世民微微低頭,向李淵行禮,隨後便站到了太子李建成身後,似乎沒聽見李淵方才的話一般。
李淵作為父親,卻感覺自己在李世民面前時常矮了一頭。這個兒子已經多次挺身而出,英勇扭轉局面了。如今,李淵又一次決策失誤,又一次萌生怯意,又要依仗這個兒子來救場了。
李淵並不指望李世民能化腐朽為神奇,反攻劉武周光復晉陽,畢竟大唐打天下的精銳已經消耗殆盡,唯願李世民守住現有地盤而已。
“諸位都說說,有何意見”,李淵見李世民躲在李建成身後划水,自己方才的計劃也不說了,而是故作輕鬆地一笑,隨後問道。
李淵和群臣的目光,都看向了一個方向。如今大唐已到存亡之時,唯有秦王靠得住。
李世民感受到聚焦在自己身上的熾熱目光,也不再躲避,側身出列。
“父皇,兒臣以為,應當速速馳援幷州,反擊賊軍”,果然還是李世民一如既往的味道,剛猛無匹,進攻為上。
“秦王殿下,如今我軍傷亡過大,叛軍兵鋒正盛,恐怕不宜再戰啊”,文臣班列中走出一人,正是太子中舍人王珪。
滿朝文武盡是些秦王黨徒,秦王要戰,他們自然沒意見。太子一黨則不然,好不容易陛下才壓制了秦王的勢力,如今雖然李元吉新敗,他們卻也不願意見到李世民東山再起。
王珪自覺出於一片公心,上前提出反對意見。
這既是為了大唐,也是為了太子啊。若真讓秦王領兵掛帥,僥倖再勝的話,太子怕是再難有翻身之機。王珪也十分無奈啊,他看得出來李淵有雪藏李世民的意思,然而李元吉這廢物竟然打出這種戰績,從今往後,太子手下的人怕是沒有領軍掛帥的機會了。
大唐軍事,將盡數操於秦王之手。皇帝和東宮不掌兵權,取亂之道啊。
“王大人,你也知賊軍氣勢正盛,若是再攻我關中呢?此戰已有突厥在後推波助瀾,若是賊軍與突厥兩面齊進,我大唐又當如何”,李世民淡淡說道,如今他掛帥已經勢成騎虎,不得不行。
雖然朝堂上如何吵鬧都不會影響自己的行軍計劃,可是鬱悶了好幾個月的李世民現在心情不錯,願意同王珪多說幾句。
“這”,王珪不知該如何回答了。
“王大人莫非是不信孤王?”,李世民繼續追問。
“好了”,李淵出言制止。
李世民和王珪不再看向對方,都轉身抬頭面向李淵。
“著秦王李世民為將,率左右羽林軍,威、武、驍三衛前往河東,抵禦賊寇”
“得令”,李世民收斂了笑容,沉聲回應。至少機會給到自己了,雖然帶的都是長安的新軍,還要面對兵敗如山倒的劣勢局面。
“此外,著永安王李孝基、陝州總管於筠、工部尚書獨孤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