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羽成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 皇帝劉協突然下旨, 特許曹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1]”。這個旨意彷彿一個訊號, 承認了曹操的特殊地位。
即便有前朝蕭何的“君臣得宜”在前,眾人心中卻是另一番估量——昔日董卓亦封侯拜相, “贊拜不名, 劍履上殿”。曹操雖未如董卓那般狂肆張揚, 可他今日的地位,與昔日的董卓不分軒輊。
在皇權與相權,舊中央與新霸主的爭鋒中, 劉協終究未能力挽狂瀾,救漢室於傾頹。
朝中諸臣心明眼清, 有那心思活絡、知曹操心意者,當即提議曹操稱公、稱王,弘揚威德。
新任軍師祭酒董昭率先諫言, 未久,群臣勸進。
荀攸頂著家族那方的壓力, 暫且按兵不動。
荀彧更是對此未置一詞。
曹操若有所覺, 遲遲未納勸進之言。
然在私下參會中, 他毫不避忌地詢問荀彧關於此事的看法。
與會的文臣盡皆沉默,無人敢大聲喘氣。
所有人皆知曹操想要的不是荀彧的意見, 而是他的表態。
荀彧面色絲毫未變, 彷彿他聽到的問題, 只是諸如“院中有幾棵樹”之類的尋常提問,無有任何惶惑。
“丞相興義兵以匡朝寧國[2]——”
左中郎將曹昂出列:“丞相何不效仿周公?”
眾人本屏息聆聽荀彧的發言,突然被曹昂橫刀而入,徑直打斷,一時間有些怔忪。
曹操不悅道:“左中郎將若有異議,亦需等荀侍中說完再提。中途置喙,豈是君子所為?”
對於曹操的訓斥,曹昂毫無懼意,反而佚蕩一笑:“董祭酒提議已有數日,其間荀侍中並未有任何進言,顯然無話想說。既無話要說,丞相何必相逼?倒是昂,有一肚子的話不吐不快,還請丞相予以指教。”
當著眾府臣的面被親兒子拆臺,曹操氣得不輕。然而曹昂是他最器重的長子,又是由正室丁夫人撫養,情分格外不同。又思及宛城一戰,長子為救自己險些喪生,曹操忍了又忍,不好過多申飭,沉著臉道:
“左中郎將盡可暢所欲言。”
見曹操動怒,作為心腹搶/手的董昭硬著頭皮出列:
“左中郎所言甚是——可丞相既然要‘效仿周公’,首先自當進封‘魏公’……”
這一發偷換概念引得群臣紛紛注目。
曹昂所說的“效仿周公”是什麼意思,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周公一生盡力輔佐幼主,毫無僭越之意,堪稱賢臣楷模。
而董昭,竟然直接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摳字眼、拿“周公”的“公”與曹操進封“魏公”的“公”說事……
部分文臣存了看笑話的心思,拿目光偷瞄曹昂,想知道這位大公子會怎樣發作。
原本因為宗族示警而竭力保持沉默是金的崔琰,聽到董昭的這番話不由怒目圓瞠。
他正欲剛直正言,還沒邁開腳,就被人拉住了衣袖。
崔琰背脊一僵,側過頭,就見新晉議郎郭奕不知何時站在他的身後,平靜漠然地看著這番鬧劇。
郭奕並未看他,可微抬的手正捻著他肘部的衣袖。
崔琰茂密柔順的鬍子抖了抖,一時之間竟忘了原先湧入腦海的說辭。
被這麼一耽擱,已失去了開口批判的時機。
曹昂囅然笑道:
“以丞相如今的威勢,何須虛名?外姓公爵廢置已久,今日冒進,豈非招人詬病?”
曹操緘然不語,未回應曹昂的話,只詢問荀彧:
“文若以為如何?”
因為被曹昂打斷腹稿,荀彧於片刻之間憶起了曾經的種種,略一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