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羽成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是刺客服毒的那天,為崔頌遞送湯藥的甘姬無聲無息地站在帳外,恰巧聽見白榮與他們的談話。
未有明確的證據,郭嘉不好妄自斷言,只能直言提醒崔頌,要留心這三人,不要太過信任。
所謂疏不間親,如此直白地讓他警惕身邊的從者,可見郭嘉真的把他看做是自己人,並且一心為他打算。
崔頌向來是“人報我三千,我回人一萬”,郭嘉如此,他自是對郭嘉更加親厚。
有了這番插曲,再加上徐濯有傷在身,在透露自己要去長安的資訊後,崔頌本想讓徐濯留下,但架不住他的強烈反對。兼之郭嘉說了一句“此時朔風酷寒,不若稍等幾天,等天暖一些了再走”,於是崔頌沒有立即動身;緩了小半個月,等徐濯傷勢好轉,他帶上這段時間準備的物資,與眾人道別。
長亭外,郭嘉遞給他一隻被藍色布帶纏繞的硬/物。
崔頌解開布帶,發現裡面是一柄小巧精緻的匕首。
這把匕首崔頌見過,不止見過,他還曾用它破開山壁,帶郭嘉逃離絕境。
——這正是二人困在山洞時,郭嘉交給他的那把匕首。
那個時候他們一逃出山洞就落入水裡,匕首也在那時遺失了。後來,元娘因為感激他們,特意帶著族人去河裡打撈,郭嘉的匕首,崔頌的佩劍,都被他們找到,物歸原主。
如今,這把匕首和在山洞時一樣,被郭嘉一分為二,其中刻著睚眥的子匕首被套上特質的刀鞘,用布帶牢牢裹著,送給了他。
至於另外一半,自然還在郭嘉手上。
雖然只是其中的一半,但整個刀刃鋒利流暢,完全看不出被分開的痕跡,而且威力不減,仍然削鐵如泥,無需多想便知這是不可多得的寶物。
崔頌覺得這件禮物有些貴重,可他突然想到——在古代,贈刀似乎是一種鄭重的禮節,代表朋友間的信任與重視,不好拒絕。
崔頌只能收下這把匕首,思索了片刻,取下腰間不離身的玉墜,回贈給郭嘉。
郭嘉道:“此刀名為‘綢繆’,與另一把‘獨觴’本為一體,今贈與子琮,望子琮一路順風,好自珍重。”
崔頌有些不捨。到底是他在古代第一個投緣的朋友,不似荀氏叔侄那樣的君子之交,頗有些現代好哥們的感覺。
“奉孝也要保重,”他鄭重道,“酗飲傷身,萬不可貪一時之歡而不顧惜身體。”
充當背景板的白米忍不住嘀咕:“先生要能真記住才好……”
郭嘉重重地咳了兩聲。
崔頌將目光轉向旁邊的白米,“此事還需要白兄多做監督。”
白米表示義不容辭:“您放心吧,我一定會時刻看牢先生,不讓寨裡的人賣酒給他。”
郭嘉無言:“只是偶爾小酌……”
不過他這“小酌”的量,比一般人多一點罷了。
最終,崔頌帶著家僕等人上路。
他的白駒寶馬“搦朽”在白氐族變亂的時候被人扣住,後來不見所蹤。也不知怎麼回事,這馬四處亂走,兜兜轉轉,竟來到女羌族的牧場偷吃,被抓了個正著。
為了逃跑,白駒在牧場裡攪風攪雨,最後還是來幫忙的徐濯認出了它,說這是崔頌的馬,方才結束一場鬧劇。
崔頌找回這個小祖宗,也算了卻一樁心事。幾人一路北上,等抵達長安的時候,正是開春時節,同時,他們聽到了一則訊息——
董卓遷都了。
許多人以為董卓遷都是被十三路諸侯演義18路,正史13路給嚇的,其實不然。董卓遷都,最主要是因為白波軍與匈奴的威脅。
知道董卓遷都的事,崔頌便對長安之行抱了疑慮。最終他還是選擇繼續前進,以不變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