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然好像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興十年舉辦的科舉,將會迎來一波人才爆發的小高潮。
而這一次,劉禪將諸葛喬、龐宏等第一批掄才大典出身的人員大多都提拔到兩千石位置上之後,便徹底宣佈科舉取士將成為朝廷主流的選拔人才方式,並寫入法律。
至於察舉、恩蔭、特徵等方式,則是作為人才的補充,不做特例規定。
各郡所舉之孝廉,不再直接授予官職,而是由各地御史、刺史考核其品性之後,入太學學習以備科舉。
當然,舉孝廉者還是有政策優待的,比如免學費等。
但是想要憑藉人脈舉薦直接做官,是不行的了,必須經過朝廷統一的考試選拔。
建安八年,丞相諸葛亮卸任幽並大都督迴歸長安。
劉禪召百官,經過朝廷議論之後,決定拜原犍為太守,數年前拜侍中、入職尚書檯的陳震為幽州刺史(遙領)。
而因為諸葛亮表態支援劉禪的緩戰戰略,因此群臣百官的請戰熱潮才得以平息。
緊接著,便是劉禪的一系列對季漢的改造革新。
比如避諱制度、取名制度,劉禪覺得這東西到底是有些阻礙文化發展了。
雖然其中也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秩序的表現,但大體是糟粕的。
因此,劉禪決定對這一個對社會有深遠影響的避諱制度進行刪繁就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說起這個,劉禪就不得不感慨一下王莽,以至於偶爾會去皇室寶庫中跟王莽的腦袋說說話。
王莽這傢伙上臺之後,就進行過一系列摸不著頭腦的改革,劉禪深深引以為戒。
上上下下就沒有人不覺得王莽的新政不害人的,可見王莽是多麼的失敗。
儘管如此,爛船還有三斤釘,王莽的去二名政策倒是對東漢影響深遠。
單字名字確實減小了避諱起來的難度。
不過單名貴而雙名賤的社會價值,劉禪本人非常反對,而且不實用。
隨著識字人口的增加,單名字太容易重名了。
劉禪當皇帝后,別人都不能用‘禪’了。
要是以後有個皇帝叫劉偉怎麼辦,天下這麼多叫張偉的,他們是不是都得連夜改名。
於是,諸葛亮回朝之後,劉禪便讓他著手進行改變避諱制度和去二名政策。
取名之事好辦,這種移風易俗的難題還在禮制上,即避諱。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自春秋時期傳下來的傳統,迄今已經七八百年了,傳統的慣性非常大。
提醒著人們要注意上下尊卑,利於統治,但不實用。
主要在於需要避諱的東西,種類十分繁多,任由其發展下去,恐怕會影響到文化傳播和使用。
所以,劉禪的目的是在維持避諱對統治有利的基礎上,儘量降低其對社會發展的阻礙。
:()三國:我劉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