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5頁)
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抵禦外侮的大無畏的革命愛國主義精神。
為建立東北抗日武裝統一戰線和建立東北抗日聯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經驗。
根據戰爭形勢、任務和敵我力量對比的重大變化,適時地調整軍事戰略,改變作戰形式,關係到革命戰爭的堅持、發展和勝利,關係到中國抗日的前途。
戰略轉變是對舊的思維定勢的否定,往往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和障礙。
有思想觀念跟不上客觀情況變化的問題,也有來自錯誤傾向干擾的問題,需要戰略指導者做艱苦細緻的工作。
王慶華有勇有謀,機警大膽,經歷了一場場生死的鬥爭,在黑雲彌空,千鈞一髮的危險關頭,終於一次次脫險。
俗話說:“龍生九子,個個不同。”
從不多的資料看,王慶華與姐姐王秋惠個性頗為相異。
姐姐王秋惠溫和中不無懦弱,謙抑中夾雜畏葸,面臨矛盾習慣取調和折中的態度,遇到打擊習慣忍讓妥協,逆來順受。
而王慶華則敢作敢為,抗直而有肝膽,喜怒形於諸色,是一條響噹噹的硬漢子。
王慶華此時已擔任抗日義勇軍第二師第五團十三營長,教導員則是傷愈歸隊的夢梅。
他們的人員是以全國部分到東北,為參加抗日而從軍的學生們組成。
大約有600多人,共分為三個連。
他們在敵後戰場的棋盤上“做眼”,零敲“牛皮糖”,散吃“豆腐塊”,使強敵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遊擊作戰遍地開花,老少婦孺全民參加,密林深處,青紗帳裡,徹底粉碎了日偽軍的“掃蕩”“清剿”和“圍攻”,使抗日根據地得到蓬勃發展。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把自己植根於大眾之中,陷敵於滅頂之災的人民汪洋大海,
使我全體軍民抗戰熱情與日俱增,
二.
東北抗日鬥爭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義勇軍戰士的密林生活與紅軍長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並列為黨史上最為艱苦的三次鬥爭。
抗日奮戰的條件艱難,不僅在於東北地區黨的工作和群眾基礎相對薄弱,更在於敵寇將當地視為侵華攻蘇的戰略跳板,還有交通不發達,邊遠農村人煙稀少和冬季長達半年等特殊困難。
在最後關頭,雖然抗日部隊已經陷入絕境,卻堅信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光明前途,他們願犧牲個人以求全域性的勝利。
這不僅是共產黨員奉獻精神的突出體現,也反映出中華民族仁人志士的可貴美德。
東北抗日密營,是建立在比較偏遠,隱蔽,便於觀察又接近水源的高山腹地之中,多數是木刻楞房、馬架子,地窨子,少數是天然山洞。
東北義勇軍依據這些密營地理位置,容積大小等條件,將少數設定為被服廠,戰地醫院,兵器修理所,軍政幹部學校,領導機關駐地等。
大多數則用以屯兵和藏物之用,因而這些密營形成了後方根據地。
或許“秘密”的決定還是“走漏了風聲”,當地的各族人民聽說義勇軍要走,既感到不安又留戀。
有送大餅、炒麵等食物的,有送牛羊的,那回民同胞則宰了11頭大牛,煮熟後,大約5斤一塊,分用毛頭紙包好,送給抗日義勇軍每人一塊,以便路上食用。
義勇軍的將領們因為在政治上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他們在軍事上也是非常保守的。
他們在當時環境之下,仍然墨守成規,襲用正規軍的陣地戰的戰略戰術,不知採取游擊戰爭。
因此,他們作戰時,一經敵軍迂迴抄襲,頓即陷於包圍,全線潰敗。
江橋戰役和海滿抗戰的失敗,即其顯例。
各部義勇軍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