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探囊。
先野戰,敗後轉為攻守戰,這只是一般情況。此刻的吳廣就遇到了件特例。
前209年,二世元年9月,奉陳王命,吳廣率領的一支西征楚軍軍至滎陽。
滎陽,位於洛陽以東是中原重鎮,也是歷來軍事要地。早在前360年,戰國時魏國在滎陽開鑿了鴻溝(請大家記住這條溝),自滎陽引黃河水流向東南,與淮水、泗水、濟水、汝水等匯合,把滎陽同陳(今淮陽)、山東的定陶連線起來。
從陸路上看楚西征軍,想將利劍插入秦帝都咸陽,也必須先拿下滎陽。
滎陽——三川郡——函谷關——咸陽,這是自東方進入關中必經之路,亦是秦帝國官方高速公路(馳道)連通關中與關東四個重要點,更是當時西征軍最佳的行軍路線。此外,滎陽附近的敖倉是秦政府的糧食儲備庫,拿下滎陽即表示大軍糧草無憂。
總之,對吳廣而言拿下滎陽意義重大。
自陳縣出發一路高歌猛進的楚軍兵臨滎陽城下,人數已達十萬。在吳廣看來區區一個滎陽城,守軍最多五萬,要拿下它根本不費吹灰之力。
但是很快吳廣軍就發現了問題。
楚軍在城外擺開對決架勢,架子拉好半天,可人家理都不理。滎陽城城門緊閉一點動靜都沒有。
話說,是守城的秦軍沒聽到外頭有人叫陣?答案是絕不可能。
當時秦政府派丞相李斯的長子李由為三川郡守,滎陽雖在三川郡轄內,卻不是郡守駐所。也就是說李由早就聽到風聲知道吳廣要來,這才帶領人馬趕到滎陽。他早等著吳廣呢。
當然,在帶著區區五萬人馬趕來滎陽前,李由也曾向他的父親李斯求援過。無奈那時候李斯正忙,即便是親生兒子,也請自求多福去吧。
面對來勢洶洶的吳廣大軍,滎陽城內將卒們亂成一團。由不得你亂啊,雙方可怕的實力懸殊在這裡呢。十萬對五萬,怎麼打?
就在眾人對怎麼打眾說紛紜的時候,五萬秦軍最高指揮官,三川郡守李由作出了決定。
我們不打,我們守。
不得不說,這在當時是個明智的決定,即便這樣做需要極大的勇氣,以及實行過程中需要更強的意志。但李由的這個決定太正確了。
打是絕對打不贏,滎陽城是三川郡內最堅固的城池,守或許還有一線希望。讓我們共同守好這最後的希望吧。
從這天開始滎陽城城門緊閉,任憑外面如何,李由就是一句話打死也不出來。
好吧,既然你不出來,我就打到你出來吧。
吳广部楚軍對滎陽發動了兇猛的攻城戰。
在中國發展了兩千多年的城池攻守戰中,早在戰國時期的墨家學派,在攻城和守城術方面就有了較高成就,製造出許多複雜器械,攻守城池手段和技術都達到了極高造詣。
攻防永遠是一對兒解不開的老冤家。一般說來,進攻者對於防守者天然地佔有四比一的天然優勢,也就是說:進攻者可以自由選擇一個攻城時間、一個突破地點、一種方式來進攻,而防禦者則必須沒有選擇地在二十四小時內、在圍城四周,以一種方式來防守。哪個靈活主動、哪個被動呆板一目瞭然。
於是,秦軍吃飯的時候,吃到一半城頭鳴鐘了,楚軍在攻城;秦軍睡覺的時候,睡得一半城頭又在鳴鐘,楚軍又來攻城;甚至秦軍在出恭的時候,出到一半城頭再次鳴鐘了,楚軍還在攻城。這種痛苦的日子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其間更可能會有氣急敗壞的楚軍對著城頭詬辱謾罵。罵陣這也是中國古代戰爭中常用的招數,目的和“圍師必闕”一樣,都是把敵人先弄出城再一舉殲滅。
攻城方固然有拋石機、攻城機、夜間軟梯爬城、強行使用雲梯叼刀爬城、跨越護城河的浮橋